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10月16日,新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三研修共同体第4次活动在圩塘中心小学顺利开展。来自新北区第三研修共同体的各小学道法学科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启新思 聚实践 致未来”为主题,共同探寻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
赵旗凤老师带来一堂生动的《科技力量大》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以“AI小科”引入,通过抽奖识科技、领域拓展寻产品,让学生感知“生活处处有科技”;借助“王牌科技”评选、反向假设,体会“生活离不开科技”;再以古今通讯对比、衣食住行探究等,解读科技发展动力与意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惊叹于科技神奇的同时,也初步树立了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意识。
於沁老师执教《我和时间交朋友》一课。於老师以“时间先生”这一AI形象贯穿课堂的始终,从“时间感知营”“时间小诊所”“时间探秘营”到“时间操作台”,板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学习了和时间交朋友的方法——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提高效率、严格执行。课堂充满了思辨与童趣,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圩塘中心小学副校长徐玉以“长江少年行,绿卷绘新墨”为题,分享思政教育与地域文化交融的创新路径。她从“一套课程框架、一条教学主线、一套评价保障、一份育人成果”四大维度深入拆解,将地域特色与思政内核紧密结合,让“行走的思政课”不再是抽象概念。生动的实践案例与清晰的实施逻辑,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思政教育扎根地域文化时所迸发的鲜活魅力与育人力量。
课后,各校教师代表围绕展示课展开热烈研讨,对两节课的亮点给予高度肯定:赵老师的《科技力量大》一课,活动设计贴合学生认知,能借助多元情境激发兴趣,且知识逻辑层层递进;於老师的《我与时间交朋友》一课,精准把握教学核心,以“时间星球闯关”重构儿童化学习路径,紧密联结生活实际,助力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两节课均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展现优质课堂特质。同时,老师们提出了优化建议:可在部分环节增加学生自主表达机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谈科技认知或时间管理感受,进一步深化学习体验。不同视角的听课感悟让这场研讨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教学启发。
泰山小学副校长李春花进行了专业指导。她首先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在反复磨课过程中的成长,同时称赞圩小学子在课堂上展现出的高素养;随后,她针对课堂教学提炼出三大亮点:一是两堂课均以“大情境”构建深度学习场域,课件设计紧密贴合教学主题;二是跨学科理念落地扎实,通过科学实验、数学计算等环节设计打破学科壁垒;三是锚定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精准衔接。最后,李校长强调,教师需强化对学生课堂回答的即时引导,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运用,为思政课实现高效教学指明了优化方向。
最后,新北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瑛对本次教研活动作总结提升。王瑛首先肯定两节课的突出亮点,一是教学环节脉络清晰,逻辑层次分明;二是大情境聚焦教学核心,进阶过程循序渐进。接着,王老师围绕思政课教学实践分享五点思考,从“感受的深刻性”出发强调学生情感共鸣,以“活动的成长性”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借“技术的辅助性”提及教学工具运用,靠“目标的明确性”把控教学方向,用“环节的简洁性”优化课堂效率,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参考的实践策略。
前路漫漫,行则将至。此次教研活动既有课堂实践的扎实探索,也有校际之间的智慧共享,更有理论高度的专业引领和切实指导,让我们更清楚前行的方向。未来,相信老师们会带着此次活动的收获,继续在思政教育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绘就立德树人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