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深化小学学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推动教学改进实践向纵深发展,10月28日,新北区2025年秋学期小学学业质量提升第二次专题研讨活动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区教管中心副主任李坚、教研室主任周文荣、全体小学研训员、各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课程处)主任齐聚一堂,共探质量提升新路径。本次活动由周文荣主持。
活动首阶段,两场高水准专题讲座以“科学理念筑基、前沿视角破局”为核心,为与会者带来深度赋能。既为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也为后续教学实践指明了可操作的方向。
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陈艳以《多维发力 系统进阶——指向学业质量提升的校本化实践》为主题,围绕“学业质量、教师、学生、管理”四大关键词系统阐释提质路径。明确学业质量需建立科学认知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教师赋能,要通过提炼教学亮点、搭建成长平台、支持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专业进阶;落实学生分层培养,以基础、拔尖、特色工程促进全面发展;强化管理保障方面,以人性化、公平化机制护航改革,四大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学业质量提升校本范式。
常州市龙锦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蒋瑛以《聚焦多维发力 赋能教学提质》为主题,以“科学认知筑基、问题靶向施策、系统机制破局、特色路径突围、实效全面验证”为逻辑主线,作小学学业质量提升专题汇报。蒋瑛围绕“重新定义小学学业质量科学认知体系、直面教学管理痛点、构建‘一体两翼’质量保障体系、破解大规模学校个性化难题、呈现多维发力下的质量全面提升成效”五大板块,系统阐释学校学业质量提升的整体思路与实践路径。
专家讲座结束后,李坚发表讲话,为下阶段工作指明方向。李坚从宏观导向、关键关系、实践抓手三个维度,为新北区小学学业质量提升提供系统性指导,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指导性。
1.锚定一个核心方向:紧扣教育方针与年度重点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需双重发力: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厚植学生意识形态根基,为终身发展筑牢思想底色。同时,各校要聚焦2025年基础教育八大重点项目,梳理出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五大任务,为学校工作划定清晰航向,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理清两组关键关系:破解育人与教学的协同难题
(1)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关系:教学侧重知识传递,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育人侧重价值塑造,解决“为谁教、育什么人”,二者需深度融合方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他强调学校需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心育元素,通过规范课程落实、强化常规管理,以习惯培养、素养提升反哺学业质量,实现“育人”与“提质”双向赋能。
(2)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关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预热”,核心功能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素养。学校在课程管理与教研活动中要统筹规划,避免“为作业而作业”,需结合教材任务与学生接受度,科学设计作业形式、难度与总量,通过“作业暴露问题—课堂补偿提升”的螺旋循环,实现教与学的闭环优化。
3.抓牢三大实践抓手:激活提质内生动力
(1)盘活人力资源:挖掘教师队伍多元潜力。李坚提出“全员参与”理念,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骨干及普通教师、外部专家与工作室领衔人四类核心群体的优势及潜能,强调通过精细化管理让每位教师发挥特长,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担”的活力生态。
(2)做实学科教研:聚焦课堂与育人双目标。以“依标教研”为总纲,明确四项实操方向:立足学生成长的知识建构与课型研究、立足教研组建设的项目分层推进、立足教师发展的“一师一策”精准指导及立足教育方针的学科育人元素挖掘,推动教研“做在课堂上”,落实“五育并举”。
(3)拓宽评价路径:超越单一经济杠杆。建议打破“唯绩效论”,通过多元化评价激发教师积极性——让“能带团队、善研课、会命题”的教师价值被看见;将绩效考评延伸为教师发展支撑;强化“包装意识”与行政支撑,以精神激励与资源保障,形成比经济奖励更持久的内生动力。
最后,周文荣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陈艳、蒋瑛的分享分别从学校系统推进、问题导向突破两个视角,呈现了学业质量提升的鲜活实践,背后彰显了学校管理智慧,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借鉴。同时强调,各学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梳理实践路径:对“可落地、有实效”的举措强化应用,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内容理性借鉴,对“有价值但未尝试”的方向积极探索,对“已开展但需优化”的工作持续打磨,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施策,共同推动新北区小学学业质量高质量发展。
此次研讨活动以“专家引航+行政推动”的模式,既为学校提供了理念与方法的“源头活水”,又明确了后期实践推进的方向。下阶段,新北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完善“监测—分析—改进—评估”的闭环机制,为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北样板”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