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综保区管理办 > 内容
阳春风暖,万物勃发,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时节。4月16日,在常州港,一批总重49.1公斤的紫苏和辣蓼种子,经常州海关现场检疫后快速通关。这批种子由常州市绿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进口,是常州口岸今年首批进口植物种子。
“春耕窗口期很短,一旦错过最佳播种期,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最终产量都会受到影响。”常州市绿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康海表示,种子播种前还需要一段时间催芽,“农时不等人,播种刻不容缓。”
为保障春耕生产,让种子以最佳状态抵达田间地头,常州海关专门为进口种子等涉农物资设立春耕物资进口“绿色通道”,采取了“提前介入、预约查检、全程跟进、快速通关”的便利化措施。
“口岸租仓成本降低了,培育壮苗也赢得了先机,我们对今年作物产量和品质充满信心。”吴康海难掩喜悦与期待。
在常州出口大闸蟹养殖基地,另一场“春播”正在同步进行。数万只蟹苗经过“层层把关”后,被技术人员分批投放入塘。这批大闸蟹预计将在今年七八月份出口海外。
“蟹苗好,蟹才好。”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庄红根说,在常州海关的专业指导下,企业年初便制定了详尽的自检自控计划,“蟹苗尚未入水,多项疫病检测已提前完成。”
“春季苗种投放直接关系到秋季收成,容不得丝毫马虎。”常州海关查检一科科长乔炜介绍,从蟹苗入塘到成蟹出口,常州海关全程紧密对接企业投苗计划,强化源头监督与安全管理。结合大闸蟹生长周期,构建起覆盖养殖用水、底泥、水草、成蟹等环节的全方位动态监测监控体系。“仅去年就完成158项次检测,覆盖23个风险项目。”
近年来,为推动常州大闸蟹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常州海关不断加强与农林、渔业、环保等部门的协作,深化信息共享与执法互助。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运用科技赋能生产,支持培育新品种,加快建设大闸蟹标准化育苗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下一步,常州海关将持续优化春耕物资“绿色通道”,确保更多优质种源快速、安全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