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力城市更新,着力推动城市品质跃升提档
打造高铁新城之“最”,积极争创省“双碳”示范区,围绕建设“便利宜居”高铁新城目标,加快推进星耀城、北广场“功能盒子”、第二工人文化宫、市一院高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协调保障碧桂园菜场、国际人才广场等既有设施尽早投用,完成能源母站取水头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建设品质新城。围绕建设“绿色生态”高铁新城目标,开展核心区水位提升等方案研究,实施新龙湖水质改善提升工程,打造“最清的水”;充分发挥新龙生态林植物多样性优势,通过建设牡丹园、桂花园、杜鹃园等专类园等方式打造“最美的林”。研究策划“最豪的宅”,参照苏州、无锡住宅产品,借鉴第四代住宅、低密度社区、特色园林景观小区等房产开发新理念,从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建设标准等方面开展高品质住宅配套政策研究。
强化城市更新理念。按省级试点要求推进03单元片区争创省城市更新试点,完善及定稿试点单元实施方案;推进更新范围内龙创·未来港、道路基础设施、绿化改造等项目实施。加强协调,确保2025年区政府投资计划内局属项目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主动对上争取资金,如水环境治理一期、浏阳河路等项目专项债债券的发行,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紧跟国家政策,积极谋划项目,全力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提升全区市政基础设施超前谋划的能力,加快重大项目谋划,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工作提供保障,如机场路二期、常泰铁路通道等市、区重大项目,推进江宜高速扩建的小黄山服务区道口建设前期工作,提早研究紫金山路(黄河路-延河路)堵点建设方案、长江路以东生活片区断头路网的整体实施计划等基础设施项目。做好市政项目行业管理。完成2025年市政综合大检查,以客观公正的数据体现工程质量,进一步促进市政企业提高安全文明施工能力水平,协助优秀市政项目申报常州市市政优质示范工程。
紧盯“532”重点项目。持续做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保障各项工作。开展好德胜河航道整治、苏南运河天禧桥航道整治和腾龙大道工程建设中征地、拆迁和矛盾处理,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全力支持江宜高速扩容等项目前期推进工作,配合完成常泰大桥、常泰高速、德胜河枢纽等项目交竣工工作。深化德胜河公用作业区规划研究,结合德胜河航道整治项目适时实施。
持续推进污水治理。以提升城镇污水收集率为目标,按照“五统一”原则,全面推进全区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城、镇、村三级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区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梳理全区排水建设运维管理体系,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全区排水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二、聚力供需两端,着力促进建筑业房地产发展
扶持建筑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场次宣贯《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操作口径,提升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提振全区建筑业发展信心。加大“招大引强”工作力度,引进市外优质、大型建筑业企业。培育3家工程总承包企业,引进培育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家,争创“国优奖”1项;在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中推行全过程咨询;大力推进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打造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建立不同运用场景。
提振房地产信心。用好用活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抢抓政策红利“窗口期”,提升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交易“量增价稳”。根据常州市《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持续优化贷款(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激发住房需求,优化人才购房补贴、加大公积金支持等。主动谏言献策,积极向上建议,降低购房成本,探索进一步出台降低契税等优惠政策。宣贯现行政策,宣传国家层面对商品房的要求和调整住房限购、降低存量房贷等系列政策,宣传常州市“房12条”、鼓励购房置业的政策措施和房地产新政、购房按揭及办证流程等。
抢抓机遇化存量。积极搭建购房平台,引导和支持区内开发企业,紧抓当前政策利好,组织赴房票安置现场展销、“常州房产超市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活动,全力激发购房活力。积极推行房票安置,按照近期五部委新闻发布会精神,用好政策“工具箱”,争取在德胜河“六改二”等重点项目中,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利于群众按需选择、利于消化存量。结合不再新建安置房、收购商品房用于征收安置,实现房票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流通使用,探索拓宽使用范围和使用机制等。
三、聚力安居宜居,着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明年是旧改“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住建局将努力全面完成计划的旧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续报旧改专项债券。根据中央及省市相关政策,及时做好“十五五”期间旧改实施计划相关工作,编制后续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结合旧改继续加强安置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和居民开展加梯经验交流活动,指导搭建协商平台、矛盾调处机制,充分调动发挥社区工作前置作用,帮助有意愿业主进行意见征求,做好加梯便民服务。
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继续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筹集和管理,有效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效益。主动服务,推进新项目的筹集。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奖补资金,激发市场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强管理,要求已获得奖补资金的项目完善建设或改造手续,做好省厅奖补资金绩效考评迎检准备。靠前思考,研究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可行性。积极争取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资金支持,用好专项债券等资金,鼓励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房地产企业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跟踪推动24年已申报城中村改造项目按进度完成。做好新项目储备,为德胜河“六改二”等重点项目做好包装申报工作。
推进物业领域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擦亮“红色物业”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效能和小区居民满意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运行机制,形成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与政府协同优势,用好“城市大管家”。在三井街道开展“阳光酬金制”试点,将物业费、电梯费及公共收益公开透明化,建立共有账户,通过阳光透明制度实现业主权益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用好“阳光物业平台”信息资源,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增强物业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推进优化宜居环境。打造精品道路,串联核心区绿道,提升新区城市颜值。深化“绿动高新 逸游未尽”品牌,完成3-4个口袋公园建设,将核心区绿道进行整体提升串联,进一步梳理,贯通堵点、完善设施,提升新区绿道系统通达性及舒适性。积极与市住建局对接,做好魏村街道青城村青城的2025年特田创建及奔牛镇祁家村祁家塘、西夏墅东南村李家村传统村落的申报验收工作。联动公交公司做好全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对于市民提出的增设站点、调整线路问题及时与公交公司对接进行线路勘察,协调公交公司做好全区公交站台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