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安排,以全力推动和保障宏观调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为主线,科学规范开展审计监督,扎实推进审计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一、强化政治意识,夯实审计监督合力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一把手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督促内部审计机构及时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内部审计项目、抓好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问题整改,确保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审计管理,明确内审指导方向
1. 聚焦重大政策落实和重点领域。重点围绕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审计监督,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关键领域开展审计,确保各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 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从立项、招标、施工到竣工结算各环节审计。推动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3. 强化风险防范。各单位对照《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防范清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重点风险防范清单》《国有企业审计重点风险防范清单》,在审计机关指导下,结合年度自定项目开展自查自纠,排查潜在风险点。
三、深化审计领域,拓展工作范围
1. 深化财政资金审计。扎实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全面审查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严肃性,重点监督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合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财政收支管理等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其履职成效,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3. 开展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绩效审计。紧盯国资运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国资运营绩效和重大政策落实,围绕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绩效开展审计,提高国资运营效率,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
4. 完善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考评体系。围绕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工程预决算报批、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变更、资金使用、质量管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等情况开展审计监督。
四、创新审计手段,提升工作效能
1. 深化大数据审计。积极推广“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模式,通过对比各单位年度“乡镇快审”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审计疑点。
2. 推动研究型审计。做实研究型内部审计,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深入开展穿透式审计监督,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审计项目”,总结提炼有分量的审计成果。
五、强化审计质量管控,保障工作质量
1.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定期组织内部审计质量互查互评,邀请外部专家参与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流程。
2. 加强审计整改跟踪督促。构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召开整改推进会、发送整改督办通知、约谈相关责任人等方式促进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落实整改责任。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
1. 开展针对性培训。积极开展多渠道、分层次的审计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搭建业务交流平台,拓宽内审人员交流锻炼的渠道。通过专业学习和审计实践“两条跑道”,在项目审计中学政策、学专业,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2. 优化审计人才结构。持续推动审计干部职称和职业资格结构整体优化,选派内审人员积极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以审代训”等活动,助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