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开源节流为切入点,谱写财政工作新篇章
一是多措并举狠抓收入组织。围绕全年收入预期目标,有效克服经济下行、同期税收高基数效应、房地产业税收减收等因素影响,加强收入分析研判,强化税收协同共治,跟踪分析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情况,全面排摸、深入挖掘潜在税源,确保应收尽收。二是精准发力向上争取资金。紧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政策投向,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强化部门联动,积极向上争取。全年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5亿元,主要涉及教育支出、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方面。三是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把牢预算支出、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严控“三公两费”开支,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整合专项、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收回资金1.25亿元,腾挪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民生紧要处、发展关键处。
二、以拉动经济为出发点,激发财政工作新动能
一是扶持产业加速发展。聚焦“532”发展战略和“新能源之都”建设机遇,围绕“1115”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目标,联合主管部门修订完善“才聚高新 智汇新北”升级版人才政策、“科创积分贷”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政策,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质态。二是助力创新科技发展。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各类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人才、产业引导等各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的拨付力度,着力支持创新载体提档升级,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释放债券发展效能。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用足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全年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专项债超30亿元,支持建设项目36个,为新北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三、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点,彰显财政工作新作为
一是兜牢社会救助底线。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体补助7380万元,用于支持社会救助、安置优抚、残疾帮扶等。社保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49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40元。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资金保障,全年累计拨付各项就业创业补助资金3300万元,重点用于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创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促进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同向发力。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焦“一老一小”问题,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医疗体系。支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市一院高新院区、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泰山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2024年共安排农林水支出3.7亿元。构建新一轮支农惠农政策体系,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全年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规模菜地补贴等2343万元,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办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荣获市级“优”等评定。
四、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提升财政工作新水平
一是整合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持续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新上线部门决算、政府财报、新增国债项目、转移支付监控、财政运行监测平台等模块,有效提升数字财政管理水平。在全市率先高质量完成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上线,累计通过平台发放各类补贴8000万元,惠及群众27万人次。以“政企通”平台“直达快享”服务专区为依托,再造政策兑付“一网通办”业务流程,试点实施区级政策资金“直达快享”。二是持续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对薛家镇、西夏墅镇、新桥街道开展基层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选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16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开展新龙生态林物业管理及绿化养护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注重结果导向,硬化责任约束。三是健全基层财政管理标准。持续推进基层财政管理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创建,编制标准规范、开展宣贯培训、加强推广运用,试点建设经验在《中国财经报》和《中国高新网》上宣传推广。四是严谨开展政府投资评审。从严从紧把好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审批关,修订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完成市一院高新院区、薛冶路(嫩江路-浏阳河路)等9个项目投资估算评审,核减投资额1.83亿元。五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统筹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全年共完成11家一级企业主业梳理,指导6家重点企业完成战略规划修编。在常高新集团和龙控集团本部实施工资总额试点改革工作。
五、以防范风险为落脚点,打开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足额统筹“三保”预算不留缺口,全面加强“三保”资金管理,加快分配和拨付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动态监测“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全年“三保”预算执行率均达标。二是守好债务风险红线。制定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根据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采取多种措施,细化落实偿债资金来源,规范用好再融资债券置换政府存量债务。持续强化融资平台管控,分季度出台融资成本管控上限文件,融资成本6%以上项目全部清零,稳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撤并和市场化转型。三是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研究出台全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实施意见,健全基金预算管理、基金管理人选择、绩效评价和政府出资退出等配套制度。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全过程绩效管理,组织开展3支母基金绩效评价工作。四是提升财会监督质效。聚焦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重大专项资金使用、防范化解风险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15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实施监督。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要求,扎实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检查、政府采购四类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政府投资基金专项治理、财政资金安全内控建设和执行情况核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