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和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内部法律学习。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运用省市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年度学法考试,落实年度学法不少于90课时要求。圆满完成行政执法网上培训工作,实现执法人员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100%。邀请司法局、高校、律所等内部法律专业人员组织授课,培训内容涵盖《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及其他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同时,针对新法规和典型案例开展专项学习,确保执法人员在案件查处中准确把握法律适用标准。
(二)积极开展普法活动。
1.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以《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为核心内容,开展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在社区设置宣传点、张贴普法海报等形式,深入社区、商圈、学校等地开展普法活动,并利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普及市场监管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扩大受众面。积极参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公众解答市场监管热点法律问题。同时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普法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2.针对重点行业的专项普法教育。重点面向食品、电子商务等高关注行业开展普法教育,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农贸市场,结合《食品安全法》开展专项培训,强调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并与企业签订承诺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在电子商务行业,结合《电子商务法》对平台及商家进行合法合规经营的指导教育,帮助其识别经营中的风险并提出合规建议。
3.开展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提升法律的震慑力和普及效果。结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典型案例,通过公开通报、案例发布会、线上讲解等方式,使经营主体更直观地认识到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强化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
(三)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联动保护行动。严厉打击“假名牌”“傍名牌”等违法行为,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汽车配件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与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编制印发《知识产权违法典型案例汇编》;建立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机制,成立新北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切实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
二是开展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以城区电动自行车销售经营户为检查对象,重点检查未经3C认证、非法改拼装等违法行为。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从严查处违法销售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严把电动自行车质量关。
二、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统筹制定法治建设规划。党政负责人组织制定市场监管部门的法治建设规划,明确法治建设的具体目标、责任分工和实施步骤。同时,确保将法治建设的任务纳入部门年度工作重点,推动法治建设与市场监管工作同步进行。
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党政负责人带头支持普法宣传活动,指导执法人员通过公开案例、发布公告、普法讲座等形式,提升社会各界对市场监管法律的认知度,营造依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三是带头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监管部门的党政负责人定期组织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身和团队的法治素养。尤其要掌握涉及市场监管的关键法律,如《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确保每位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准确理解、执行和适用法律。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年度市场监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法覆盖面不全。在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普法宣传尚未完全覆盖,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二是宣传形式创新不足。传统宣传形式的效果已逐步减弱,需要更创新、互动性更强的普法形式。三是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尚需加强。部分新法规和复杂案件的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人员对部分法律细节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拓宽普法覆盖面。通过增加流动宣传车、在农村社区设立普法服务点等方式,扩大普法工作的地域覆盖,使偏远地区的经营者也能获得法律支持与指导。
二是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和图文推送,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增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同时,组织直播讲座,与企业和公众线上互动,解答市场监管相关的热点法律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培训力度。深入学习复杂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升执法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鼓励执法人员分享执法经验和案例分析,以提升全体人员的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