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商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力做强重大项目支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内贸消费规模,商务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恢复向好。下半年,区商务局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加快提升薄弱指标,争创更多特色亮点,推动商务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一、突出“新质”提升招商成效
做优做强特色招商。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深化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和乡贤招商,积极引进“链主”企业,集聚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力争全年招引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20个以上。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南师大合成生物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吸引落户更多优质项目,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成势。坚持因地制宜,找准现有产业、企业与低空经济契合点,开展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同时,加强研究分析,深入细分领域,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广阔蓝海。加快推进“两业融合”。依托高铁新城优质载体,瞄准智造赋能、功能驱动、消费提升服务业发展方向,引进一批研发中心、金融商务、检验检测和首店首牌项目,培育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耦合。不断提升招引效率。深入实施“招推服”一体化2.0模式,优化项目“预评价”“上会”“交接”等机制,加强与经发、资规等部门联动,就项目涉林报批、立项、拿地等工作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提供保障。完善招商管理平台功能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实现信息高效互通、项目精准服务,赋能“三招三引”提质增效。
二、更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
加快集聚外资项目。持续开展“走出去”全球招商,高效运作驻德、驻日招商联络处,举办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圆桌论坛、第五届瑞士企业家走进高新区等活动,做好瑞士中心常州站开馆筹备,借助高层次经贸交流机制和商协会平台资源,推动外资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进利润再投。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年度信息报告制度,深入梳理摸排全区未分配利润企业情况,建立重点企业利润再投项目库,高频率、精准化对接目标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利润再投资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利润再投资。发展总部经济。聚焦“总部+研发”“研发+制造”,挖掘具备总部特征的存量外企,进行精准培育和申报辅导。通过线上沟通、线下走访等多种渠道,宣传解读最新省级总部和研发中心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区内布局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提升利用外资质效。持续优化投资环境。秉持“店小二”服务精神,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诉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组织开展电机行业大咖局、德国啤酒节、国际家庭日等活动,加强与外企的联动互动,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三、优化结构稳定外贸规模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积极联动常州海关、市商务局等部门,举办送政策上门、进出口业务合规培训、贸促助企行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专题政策辅导,提振发展信心。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指导企业用好出口统保平台和区级海外资信服务平台,减少企业出口风险。稳定外贸基本盘。紧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积极应对欧盟加征临时关税,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激励企业做大出口增量。同时,关注诺贝丽斯、住友电工、合全等增长较快的企业,争取更多增量。组织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印尼博览会等特色专业展,提升企业曝光率,助力抢订单、拓市场。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调研,掌握企业面临堵点、痛点、难点,提升工作精准度和政策针对性。加快招引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聚焦新能源车辆及核心零部件、汽摩配、刀工具等优势产业,打造标杆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出海”。鼓励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仓,完善仓储配送、营销展示、货源集结等功能,拓展“仓内直播”“前展后仓”等业务模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设置服务外包统计专员,对接联系企业,做好问题检查和指导,定期通报各板块服务外包指标完成情况。
四、挖掘潜力提升商贸消费
开展促消费活动。积极落实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开展汽车、家电、家装消费促进活动,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乡镇、进园区、进机关,不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能。编制新北美食地图,挖掘地方餐饮资源,打造养生宴等美食餐饮文化品牌。育强商贸主体。重点关注对批零住餐四行业支撑作用较强的商贸企业,及时分析研判运行走势和数据动态情况,用好常州市加快发展批发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全面摸底梳理,加快推进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列统,重点扶持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零售和餐饮类中小型企业扩规上档。完善消费载体。提档升级江南环球港、新北万达、文化广场、汉江路国际街区等重点商圈。加快升级改造翡丽都会、龙门里、山外有山等农贸市场。推进商贸中心建设,改善各镇消费环境,会同三井街道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
五、强化举措夯实安全根基
守牢安全生产防线。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针对商超综合体、加油站、农贸市场、餐饮店等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紧盯混合业态和人员密集场所,紧抓突出问题整改和闭环销号。深化非法流动加油车治理。指导板块建立网格化监督排查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针对346国道、122省道沿线重点区域,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保持露头就打、露头就赶的高压态势,确保非法流动加油车无处藏身。抓好预付卡管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规范企业发卡行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重点整治美容美发、体育健身等领域预付卡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多渠道多媒介,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社会威慑和影响。强化部门联动,压实属地责任,及时受理、妥善解决消费者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