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社工部 > 内容
植物美学遇上传统造纸工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6日下午,小荷亲子阅读中心以“摘花造纸,纸藏自然”为主题的花草纸制作活动,给25名乡村青少年带来了答案。这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非遗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
01 从碎纸到纸浆,解锁造纸第一步
活动刚开场,“手工撕纸制浆”环节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从旧宣纸、餐巾纸中挑选原料,在社工的指导下,将纸张撕成小块、浸泡入水。“原来古代造纸第一步是这样的呀,还挺有意思的!”稚嫩的感叹声里,藏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
随着碎纸在清水中慢慢软化,大家轮流上阵打浆。看着纤维在工具作用下分离、重组,逐渐变回植物纤维的本源形态,孩子们脸上写满惊奇——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张,最初竟是这般模样。亲手参与的过程,让“纸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了最直观的答案。
02 水影成纹:抄一纸纤维,练一份耐心
“慢点,保持平稳,这样纤维才能均匀附着。”社工的耐心提醒,回荡在“手工抄纸塑形”环节的现场。孩子们手持纱布抄纸框,将调配好的纸浆倒入水槽,全神贯注练习水平舀取的动作。
当纸框缓缓提起,水流从缝隙滤下,细密的纤维在纱布上晕染成薄薄的湿纸层时,成功的喜悦写在每个孩子脸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考验着手腕的稳定与内心的平静,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悄悄种下了“耐心”的种子。
03 草木入画:让自然与创意在纸上“开花”
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当属“草木入画,自由花艺拓印”环节。待纸坯半干,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干花、叶片,化身小小艺术家:有的用花瓣拼出爱心,有的用叶片摆成小动物,还有的让花草错落排列,勾勒出自然的诗意。
通过压制固形,花草的形态与色彩被永久封存在纸张里。再经过脱水、晾干、平整,一张张独一无二的花草纸新鲜“出炉”——每一张都藏着孩子的巧思,也印着自然的印记。
04 纸短情长: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生根
这场活动,不只是一次手工体验。孩子们亲手完成了古法造纸的全过程,在触摸纤维、调配纸浆、创作图案中,读懂了非遗技艺的智慧,更感受到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生活的鲜活力量。
小荷亲子阅读中心还将继续举办更多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乡村青少年在课余时光里,亲近传统、感受自然,让非遗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