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区数据局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体推进数据统筹、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智慧治理等工作,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数据力量。
1.推动数字新北再进阶。一是抓好规划引领。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和数字新北、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个建设”,系统谋划新北区“十五五”数字新北发展规划,制定印发《数字新北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度改革攻坚年数据工作要点》,明确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二是抓好机制落地。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据安全4个专题组全面实体化运行。建立年度工作清单和闭环督查考核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压实推进落实,确保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高效运转。三是抓好生态构建。持续壮大数字生态发展联盟,常态化开展论坛、沙龙、数据大讲堂等活动,推动合作伙伴数据共享、资源共通、合作共赢。联合政校行企,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标准构建+路径提供+能力培养+创新引领”的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路径。四是抓好场景示范。聚焦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农业、数字文化、数字养老、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挖掘一批“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评比评选,为行业树立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典范。做好“一表通”省级先行示范工作,推动基层数据“一次填报、动态更新、多方共用”,切实以数据赋能为基层减负。
2.推动数字经济再跨越。一是强化系统推进。以“数智红链・高新领航”数字经济党建品牌为统领,构建全域统筹、部门联动、板块协同的数字经济工作格局,建立数字经济企业全量数据库,跟踪陪跑数字经济企业的开办、变更、融资、达规等关键环节以及项目的立项备案、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通过机制保障、数据赋能、考核牵引等方面,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强化平台筑基。整合全域政务及社会数据资源,破除数据流通汇聚堵点,实现全域数据“一本帐”,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推动数据产品登记和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共建算力调度平台,通过集中调度与边缘节点互补,优化区域算力布局,破解算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夯实数据应用底座。三是强化转型赋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环节的应用。研究制定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措施,组织标杆企业经验交流与供需对接,以AI深度应用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3.推动数智营商再提升。一是推进高新营商试点。对照国家贸促会企业满意度提升服务标准化试点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标准化体系,细化组织推进,确保10月份顺利通过验收。依托省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试点,结合新北区实际,打造集成政务办事、人才服务、金融服务、法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营商服务中心,推动镇(街道)打造营商服务站点。二是拓展高新营商内涵。深化AI赋能,推动建设项目服务清单模块线上正式运行,实现AI环评辅助审批、市政绿化审批线上核算模块上线运行;打通数据链路,推动建设项目服务清单模块、零材料竣备即发证2.0平台、招推服一体化平台多端口互通,以项目数据实时共享、疑难杂症集中研判、关键节点系统推进的高效体验,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新区数智化营商环境。三是讲好高新营商故事。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一官两员”作用,常态化开展“主题日+”活动。编印2024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系统对照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总结营商环境成果经验,发布高新区营商环境蓝皮书。
4.推动数智政务再提效。一是系统提升数智政务效能。数字人“小新”上线移动端、自助端、大数据分析屏等多终端,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同步应用。丰富“小新”拟人化语音包、人物头像、面部表情等设计,在产改宣讲(总工会)、i新北平台(团区委)等方面实现深入融合,推动“小新”多场景应用。搭建智能预审模块,打造“AI智能预审+人工终审”模式。建设“小新”跨域服务场景,联合医保、人社、公安等部门,实现异地协同、跨域通办。二是深入推进人员改革试点。联合编办、人社完成岗位数量确定和综合考核统筹,细化制定五级岗位晋升评定细则,联合工会、人社等部门开展政务服务技能竞赛。会同人社等部门推动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课程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意识形态等多维度培训,持续为工作人员充电赋能。三是持续优化项目服务举措。全面提升重大项目服务效能,打造线上“一个入口”线下“一个专区”服务,构建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全链服务体系,常态化攻坚三大品牌场景:主动靠前服务,对有需求的新拿地项目实现100%“拿地即开工”;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改扩建土建项目实行 “竣备即发证”应纳尽纳 ,加快释放产业发展势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更多项目实现“多评一证” “多评合一”,打造区域集成改革新范式 。
5.推动智慧治理再强化。一是深化平台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治慧城运指挥平台系统架构,聚焦城市安全、应急指挥等重点领域,优化监控预警模型与决策支持算法。融合通信平台接入更多全区视频监控、应急通信终端等资源,为各单位开通分级账号与定制化功能模块,实现指挥调度指令“一键直达”、现场态势“一屏可视”。强化新治慧城运指挥平台、融合通信平台、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的联动对接,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协同水平。加强12345工单分析研判,完善工单派发知识库,聚焦“一人多诉”“一地多诉”“一事多诉”等案件,做好研判预警。二是强化数据汇集治理。深度盘查全区数据资源,系统推进各类数据“应归尽归”及深度治理,强化归集数据的质量核验与标准化清洗,加速构建分级分类的数据资源体系,分层次优化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积极对接区内各部门业务场景需求,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监管,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数据基座。三是搭建“一网统飞”平台。出台无人机管理办法,探索“无人机+AI”创新应用,搭建城运平台管理服务场景,建立统一资源调度体系,实现使用申请到结果回传的全流程管理,构建全链条服务管理模式。统筹无人机机场及平台布局,全量汇聚整合移动、电信以及区级部门无人机资源,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强化平台联动,提升运行效率。引入AI技术,对无人机拍摄画面和飞行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各类问题并生成巡检报告,为各类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智慧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