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奋进高质量发展,同心协力、真抓实干,经济发展平稳向好。
一、规上工业
1~12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935.6亿元(含新增企业后产值为4002.6亿元,同比增长3.5%),同比增长3.0%,列全市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列全市第2位;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列全市第3位。高质量迈步更加稳健。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四新两智”实现规上产值3199.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3%,较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6%;新质生产力增长明显,195家高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87.2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8.9%。龙头企业引领显著。全区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542家,同比增加39家,实现产值3494.4亿元,同比增长4.9%,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3个百分点,其中单体产值超50亿元企业9家,单体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家,较上年增加1家。全区产值总量排名前50位骨干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096.3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3%。中小企业复苏明显。1425家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53.1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规上工业2.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7.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145家微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30%,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8%。光伏行业依旧低迷。从行业整体看,全区规上智慧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80.4亿元,同比下降18.9%,自6月份负增长后降幅持续扩大,利润总额降幅自5月份以来始终在70%以上,盈利状况持续不佳;从相关领域看,规上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发电环节产值同比下降18.7%,拉低该领域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领域的光伏企业同比下降23.6%,拉低该领域产值增速13.6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
1~12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总量、增速均列全市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5.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8%。工业投资增速连续攀升。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6%,增速自8月起连续攀升,列全市第3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影响显著,全区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9%,总量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46.6%,增速高于全部工业投资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4%,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3.3%,占比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7%,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49.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长14.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列统省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5%,完成年度计划的80.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9个百分点;列统市重点项目6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1%,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列统区重点项目132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0%,完成年度计划的62.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
三、限上批零住餐业
1~12月,全区限上批零住餐四行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2393.6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批发业同比持平。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182.9亿元,同比持平,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限上细分行业看,光伏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限上企业实现太阳能光伏材料类商品销售额257.4亿元,同比下降45.8%,总量较同期减少217.6亿元,拉低限上批发业增速11.3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棉麻类商品合计实现销售额1542.2亿元,同比增长15.3%,拉动限上批发业增长10.6个百分点。零售业浮出水面。全区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93.3亿元,同比增长3.6%,较上月提升5.3个百分点。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和其他配套促消费活动逐步落地见效,消费者对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和计算机等产品需求明显增大。全区限上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和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50.2%和326.9%,拉动限上零售业增长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实现销售额44.3亿元,同比下降25.1%,拉低限上零售业增速9.0个百分点。住餐业平稳增长。限上住餐业实现营业额17.4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餐费收入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实现限上餐费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8.2%,拉动限上住餐业增长6.3个百分点。
四、规上服务业
1~12月,全区44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1.5亿元,同比增长12.2%,总量列全市第2位;其中333家纳入核算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3.1亿元,同比增长15.3%,总量列全市第2位。九个板块均呈正增长趋势。新桥街道、龙虎塘街道、西夏墅镇增速列前三位,分别为86.3%、20.0%、19.4%,其中体量占全区48.4%的三井街道实现营收136.1亿元,同比增长2.4%。十大行业门类“八升二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突出,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比重达28.8%,同比增长42.3%,高于规上服务业30.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9.6个百分点。头部企业支撑有力。全区规上服务业体量前20位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39.6%,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27.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8.5个百分点。江苏海航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较快,同比增长超50%以上。
五、全体居民收支
1~12月,全区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8元,同比增长5.1%,列全市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57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62元,同比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下降为1.78,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455元,同比增长3.9%,列全市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401元,同比增长3.1%,列全市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