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区主要统计指标保持平稳,经济发展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一、地区生产总值
经初步统一核算,全区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列全市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841.64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33.02亿元,同比增长6.0%。
二、农业生产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9.9亿元、林业产值0.6亿元、牧业产值1.9亿元、渔业产值5.2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其中农业增加值7.6亿元、林业增加值0.4亿元、牧业增加值1.0亿元、渔业增加值3.1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2.4亿元。畜牧业供给稳定。前三季度,生猪出栏5.2万头,较上年略增0.2万头,猪肉产量0.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规上工业
前三季度,全区1637家列统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15.9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与上月持平,列全市第3位。光伏释放积极信号。“四新两智”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14.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智慧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47.0亿元,同比下降11.6%,降幅自6月以来呈现逐月收窄趋势。光伏组件价格在今年触底后近期开始逐步回升,从国际层面看,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需求较快增长,从国内层面看,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创新模式正在迅速推广,9月智慧能源产业订单量明显增加。“骨干”“新企”双轮驱动。从重点企业看,全区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已达427家,同比增加14家,实现产值2581.2亿元,同比增长5.8%,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产值总量排名前50位骨干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603.0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规上工业1.0个百分点。从新增企业看,11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5.2亿元,同比增长62.6%,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产值增长面有所回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860家产值实现正增长,占比为52.5%,分别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下滑1.7和4.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列全市第2位,降幅较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0倍;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同比下降33.0%。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2%,列全市第2位,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8.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9%,占比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稳定增长。全区列统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5.6%,占比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0.2%,占比连续7个月提升,分别高于一季度和上半年4.1和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8.0%,今年以来降幅呈持续扩大趋势,拉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全区长期未有新开楼盘,在建楼盘逐年减少,截至9月,全区列统在建项目31个,竣工在售项目16个,竣工已售罄项目2个。
五、限上批零住餐业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行业销售额(营业额)1695.7亿元,同比增长4.7%,列全市第3位。批发业小幅回落。全区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529.6亿元,同比增长3.1%,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回落主要原因为权重类商品化工材料及制品受供需失衡、下游企业开工率不足,以及房地产行业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13.7%,降幅较上月加深3.7个百分点,拉低限上批发业增速6.8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商品继续有力支撑,销售额同比增长687.2%,拉动限上批发业增长8.9个百分点。零售业较快增长。全区实现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52.9亿元,同比增长23.9%,较上个月提升15.8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常州市新能源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带来强劲拉动,限上新能源汽车9月当月实现零售额21.9亿元,对比7月(政策未实施前)增加18.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4.5%,拉动限上零售业增长19.4个百分点;石油制品类零售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影响需求持续下滑,零售额同比下降15.3%,拉低限上零售业增速2.5个百分点。住餐业平稳增长。全区实现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3.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1.0亿元,同比增长7.5%,拉动限上住宿餐饮业增长6.2个百分点。
六、规上服务业
前三季度,全区45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2.6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393家纳入核算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8.5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平均5.0个百分点。权重行业保持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量占全部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9.4%和26.4%,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0%和4.5%,合计拉动全部服务业增长4.7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为22.6%,占比较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2%,拉动全部服务业增长11.4个百分点。权重板块稳定增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体量列前三位的板块分别为三井街道、新桥街道和滨开区,其中三井街道实现营业收入90.8亿元,同比增长4.4%,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新桥街道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9.9%,较上月提升7.6个百分点;滨开区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薛家镇和奔牛镇分别同比增长138.7%和94.2%,增长贡献度较高。权重企业支撑有力。全区规上服务业体量前20位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61.3%,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45.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15.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