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数据局 > 内容
“奔牛事,奔跑办!”——这是奔牛镇社会事务办政务服务窗口的响亮口号,也是对办事群众的郑重承诺。5月,奔牛镇以“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更多事”为目标,让高效政务服务可感可及,持续擦亮“奔牛事·奔跑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这一政务服务改革做法得到了区数据局的认可。
一张照片撬动的改革
撬动这场改革的,是一位居民。一年前,他带着在镇便民服务大厅拍下的一张照片,找到了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
他提出:“为什么都写着综合窗口,而且都有工作人员,但他们的事情只有其中一个窗口能办?”当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医保集中缴费期,办理这项业务的人社综窗排起了长队,而以帮代办为主的民政综窗却只有寥寥几人,不同窗口业务工作量显得很不均匀。
分领域综窗不再适应当下的要求,“一窗通办”改革势在必行,奔牛事必须奔跑办!
“一窗通办”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来引领。在不久后召开的奔牛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一窗通办”改革被列入《奔牛镇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奔牛镇先后组织人员前往南京、江阴等地学习经验,同时开通专属邮箱征集改革建议,并邀请人大代表“把脉问诊”,最终定下改革方案。
一场围绕“人才、技术、机制”的“一窗通办”改革,自此落地生花。
一场聚焦人才的业务锤炼
“一窗通办”迭代升级后,便民服务大厅窗口数量从17个减至11个,工作人员从22人减少到15人,其中4个综合窗口实现包括人社、医保、市场准入等在内的227大类业务通办;取号页面上,常用业务只分为公安、交通、综合3类,一目了然;政务服务公开区,AI数字人“小新”展示服务指南、政策信息;窗口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导办员,辅导居民网上办理。
“一窗通办”的核心在标准和人才的双支撑。改革中,一方面将事项清单、大厅建设、服务流程统一了标准,一方面进行大规模人员调整,调动了社会事务办1/5的人员,强化综合窗口岗位的人才培养。
“要学习那么多业务,意味着走出‘舒适区’,一开始也是硬着头皮上。但越到后来,越有成就感,挺佩服自己的。”原本专注人社综窗的工作人员芮莉坦言,现在,不仅窗口业务更高效,需要外出到商圈、村(社区)集中办理业务时,她一个人都能搞定。
每天中午,综窗人员还会聚在一起开个“复盘会”,将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编入窗口业务交流线上手册。作为新北区第一个受理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事项的镇(街道),如何优化流程、让老百姓少跑腿的业务办理方式,就是在“复盘会”上研究出来的。
一页可感可及的便民新篇
近日,居民黄先生来到奔牛镇便民服务中心,排队5分钟后,在综合窗口办理了营业执照,咨询了公积金和社保办理。“一岗多能”的窗口工作人员还告诉他,有一项创业扶持政策他正好符合条件,可以考虑申请。“只要领一次号、去一个窗口,就能为我解决和考虑这么多事情,太方便了!”去年10月起,便民服务中心正式进入“一窗通办”时代。无需重复排队,无需多次咨询,办事效率更高,获得的信息更多,是很多居民的切身体会。
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在“疑难杂症跟着学,首问负责一跟到底”的要求下得到解决。有位居民是精神障碍患者,家中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困难。他为了办理病退,恢复了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当他知道病退未通过审核后,没有及时停保,导致卡上原本用于医保缴费的钱被当成养老保险扣除。综窗人员为他帮代办了全部事项,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协助下,成功将这笔费用原路退回。
“大数据”和“云服务”的支撑进一步扩大了综窗服务的覆盖面。山西人张先生曾在奔牛镇开了一家服装店,回到老家后想在线上注销营业执照未果,便向奔牛镇便民服务中心求助。综窗人员通过“常州高新区政务服务VR云勘察系统”小程序,和人在外地的张先生连线,指导他填写申请表单、帮代办委托书,解答办理疑问。仅十几分钟,就顺利完成了“云帮办”,解决了异地直办难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成本。
下一步,奔牛镇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应用数字人“小新”智能辅助功能,实现人工和AI双向赋能,为“一窗通办”储备更多后备力量。通过智能化应用和移动服务日向村(社区)延伸,让更多群众享受政务服务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