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数据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新组建再出发,紧扣营商环境感受提升年主题,充分运用数据要素,推动全区数据工作开新局、启新程。新北区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融合服务、“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涉外一站式服务”等改革举措全省率先,局获评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常州市首批模范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标兵单位、市区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数字化发展合力不断聚集。一是建立数字工作机制。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新北建设领导小组,构建首席数据官制度,组建首席数据官57名、数据专员113名,覆盖至全区各部门。聚焦产业链党建,制定新北区数字经济行业党建工作方案并高效推进。开设线下数据大讲堂、线上数据小课堂20余次,有效提升全区数据思维。二是拓展数字生态版图。召开“乘数而上 数赢未来”数商伙伴恳谈会,与南数研究院、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南京长江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签订数字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新博科技公司等数商企业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充分对接常工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河海大学、常州技师学院等高校,以及各级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政企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构建数据生态。三是推动数字经济提质。梳理新北区四上企业库3567家企业,对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挑选出126家拟转码企业向上争取转码,推进47家过亿产值的企业进行分行业产值统计,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常高新、龙城国控、恐龙园、滨江国控4家国企9个数据产品在数据交易中心完成挂牌,其中常高新集团数据产品获得1000万元增信;常高新集团、滨江国控两家国企成为数商,高新区成为全市唯一拥有数据产品、数商的辖市区。全区总计9家企业获评常州市数字经济示范企业,数量全市第一。四是深挖数据要素潜力。挖掘“数据要素×”案例38个、重大数字化社会场景19个,“基于动漫版权的数字藏品开发与应用”场景入选江苏省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全市唯一)。为数字企业争取资金扶持,储备数字化转型项目15个,储备超长期国债的两重项目4个,数量全市第一。常金控成功发行全市首单数字人民币债券注册额度20亿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入选江苏省十大数字社会标杆场景。
2.智慧化治理能力加速提升。打造区级城运平台。按照“1+3+1”的总体思路,搭建区级城运平台。“1”个营商环境场景,实现营商环境的全方位可视化监控与管理;“3”个重点领域,围绕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规划建设十余个重点场景;“1”个新北区智慧镇街专属板块,构建标准化与特色化并存的镇街级城运中心。统一管理信息化项目。对全区53家单位、部门、公司进行摸底调查,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区级部门现有信息化系统330个(其中自建系统114个、非自建系统216个)。制定《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2025年政务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申报、专家评审、联合会审等工作。推出政务数字人“小新”。推出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新”,实现322项高频业务场景的智能问答,与“苏小登”系统互补融合,构建“全链式”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实现智能缮证发证新模式。“小新”在2024首届江苏省数字人应用创新大赛210个参赛项目中获三等奖(政务类唯一),并在全国数博会、全市数字经济党建大会上亮相。2024年1-12月,“小新”与办事群众已累计互动15027次,共收集各类问题25637项,出证67次。
3.数智化营商环境持续提优。政务服务一体化共建。与深圳南山、广州荔湾、天津津南等地区签订“跨域通办”协议,制定通办事项清单,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重塑,推进“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高新区通办新模式。联合市政务办、奔牛镇共同起草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建立1+10+N政务服务矩阵”作为优秀工作案例成功入选《江苏县域政务服务现代化发展报告》;承担“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出台《政务服务办事员一体化管理办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优化服务、转变职能、为基层减负政策,指导梳理春江街道权责事项清单,逐步推广至全区乡镇(街道)。梳理形成168项行政备案事项的基础清单,印发《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第一版试行)》。12345热线平台平稳运行,全年共受理有效诉求76022件,同比上升14.78%;在全市第二届政务热线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二等奖。
4.多元化政务服务更加便利。经营主体活跃有序。2024年1-12月,全区累计新设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84万户,同比减少22.42%,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7.66万户,同比增长3.64%。准入准营再精简,便利店等高频事项一件事办理,材料平均压减率达50%以上;退出市场更畅通,实现“1+N注销套餐办”网上办。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五即工作法”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融合服务生态列入江苏省2024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在“2024年度全国第五届政务服务软实力*政务大厅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评比中获评“模式创新开拓者奖”,竣备即发证2.0版本持续完善,发出全市首个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电子证照,累计办理100件;拿地即开工常态推进,完成17个高质量案例。全省首推“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改革,形成“产业、用地、建设主线、建设辅线”四张清单,覆盖“房”“地”“产”93项事项,推行四线并行办理路径,为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清单,实现“一项目一清单”;全市首推“多评一证”“多评合一”联办新模式,加速项目落地投产。“一件事”高效推进。召开全区“一件事”工作推进会,推动线上进一网,江苏政务服务网新北区旗舰店“一件事”专栏定制25项国定、省定“一件事”标签;推动线下进一门,明确13项区级省定标准“一件事”,10项镇(街道)级省定标准“一件事”运行。“高频准营”“个转企”“外国人来华”等特色一件事广受好评。承担全省“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试点,2024年办件量全市第一。
5.集成化政务综合体不断提升。一站式服务集成。大厅进驻市区27个部门793个事项,推动公证业务进驻区政务大厅,实现16项市级公证业务同质同效服务;推动20项车驾管业务进驻,成为全市唯一拥有车驾管全量业务的区级政务大厅;对接贸促会,实现自由销售证明、原产地证明线下自助申报、打印;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一件事跨区办理服务,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下沉,优化增值服务。一站式功能拓展。以1个导服台、8个专区、10名协调专家“1+8+10”模式,升级打造“办不成事”反映窗口,2024年累计办结27件疑难事项;按照人流量峰谷值,在6个高频业务部门设置“潮汐窗口”,实现办事群众分流、排队等待时间缩短;分专区梳理,推出187项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二维码,实现办事信息“码上展示”。一站式阵地强化。升级推动外国人来华一窗办理,实现外币兑换、工作许可、社保参保登记等8项事项联合办理,印发中日英德四种语言版本《外国人一站式服务指南》和中英双语版《新北区政务服务大厅涉外服务事项清单》,累计梳理出16个部门134项涉外服务事项,强化国际化阵地。
二、2024年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情况
2024年区数据局党政主要责任人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严格落实专题学法、会前学法、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等制度。组织开展各类学法普法培训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提升审批队伍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2.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意识。一是系统内普法及实践,开展区镇两级行政许可条线案卷评查工作。二是推动社会面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发挥在全民普法中的作用。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开展普法宣传,利用大屏播放普法系列宣传视频,营造“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中积极总结归纳打造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宪法宣传日”活动让普法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身边,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3.依法行政妥善化解涉审诉求。2024年共受理冒名登记案件11件,办结9件,2件正在办理中;名称争议案件2件,已办结。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复议机关裁定驳回申请人诉求;信息公开答复办结4件。
三、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和原因
在落实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营商环境生态营造与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仍存在差距;智慧政务相关工作普及程度不够;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改革还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认真研究解决。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区数据局将聚焦数据工作“改革攻坚年”和营商环境工作“改革深化年”主题,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一体推进数据统筹、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智慧治理等业务场景建设,确保谋篇布局的站位更高,系统研究的程度更深,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1.厚植数字新北发展沃壤。一是开展系统性谋划。谋划“1 3 5 10”数据工作新思路,以“年度数据工作要点”为一个核心着力点,“数据生态构建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为行动指引,融入“十五五”五年规划整体格局,构建“十个一”工作体系,即一套数字发展规划、一套工作管理机制、一个数据治理中心、一批数据要素资源、一批支撑平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一个数字经济行业党建品牌、一套数字专项基金、一批“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一个数字创新发展联盟。二是注重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新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的重大部署和决策推动作用,建立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据安全四个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用好用活首席数据官、数据专员,盘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数据资源,在数字医疗、数字文旅、数字教育、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打造更多的新北样板。深化数字党建品牌,探索打造数字经济行业产业链党建品牌,以党建链促产业链,推动数字经济企业集群发展。三是实现协同性支撑。成立一套数字专项基金,依托常金控集团成立数字支持基金,吸引和培育数字经济项目、企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一个数字生态发展联盟,常态化开展论坛、沙龙、数据大讲堂等活动,推动数据要素充分链接,实现合作伙伴数据共享、资源共通、合作共赢。挖掘一批“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在重点应用场景的广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业务痛点。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化转型重大工程,做好省数字经济领域“两重”项目储备和申报,以项目为牵引,打造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生态。
2.提升数智营商品牌内涵。一是深化“数据+”赋能。编制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改革深化年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依托“清风护航 数智营商”营商环境平台,围绕指标情况、任务进度、成果成效,开展实时监测,切实用数据展示成效、用数据提升效能、用数据优化环境。二是拓展“高兴+”矩阵。进一步深化惠企政策“高兴享”、人才引育“高兴引”、12345“高兴诉”等场景内涵,丰富就业服务“高新岗·高兴就”内涵,探索金融服务“高兴贷”等应用场景,持续提升“高新事·高兴办”品牌的深度广度。三是开展“主题日+”活动。深化营商环境联盟建设,进一步扩大营商环境“一官两员”(体验官、观察员、文化宣传员)队伍,聚焦重大节日重要节点,联合协会商会、部门板块,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主题日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美誉度。
3.完善标准政务体系架构。一是“一标准”优化三级体系。强化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站点省级规范贯彻,进一步修订制度规范,梳理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定期开展测评整改,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二是“一改革”提优人员素养。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办事员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印发实施细则,优化激励奖励措施,完成区镇两级人员定岗,推进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推进政务服务办事员统一配备和职业化发展。三是“一平台”赋能基层减负。协助指导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推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落地运行,协助基层做好标准化建设,推动人员、窗口、设备、流程、平台应用到位,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4.升级智慧政务服务品质。一是持续探索数字政务建设。依托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语音交互、数据融合、科学分析等功能加持,围绕对外“三员”、对内“三师”目标,即善识政策的“解读员”、敏捷交互的“导办员”、集成联动的“出证员”,智能核准的“审批师”、标准统一的“培训师”、公开透明的“考核师”,拓展“小新”探岗、“小新”说法、“小新”民声智慧听、“小新”消费维权小助手等多个应用场景,打造会学习、听得懂、善分析、有温度的“AI政务数字人”。二是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进一步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个转企一件事”,有序开展开便利店、开餐饮店、开药店、开网吧、危化品经营许可等高频准营“一件事”改革;聚焦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改革,优化提升“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2.0模式,常态化开展“多评合一”“多评一证”“两证合一”及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进一步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融合服务生态;持续发挥“急郎中工作室”“星期六审批服务直通车”“新创企业训练营”等载体作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持续提升“一网统管”效能。积极探索大模型智能化落地应用,以“DeepSeek+智慧镇街”赋能基层治理。加快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联动、五级响应”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推动城市运行指挥平台项目完成建设、上线运行,对全区已建的运行监控、态势感知、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设备平台,实现应接尽接,进一步推动区级个性化场景建设;加快推进镇(街道)城运指挥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基层一线处置能力,助力镇街打造特色示范场景,推动智慧镇街全域覆盖;加强全区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规范项目评审程序,切实提高政务信息化项目应用效能、提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针对12345平台日常收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事件和“多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事件以及新生态事件,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数据、系统、机制的打通,以城运智能枢纽平台为抓手,优化业务处置流程,开展业务培训,督促各司其职,协调多方共治,实现集成处、“一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