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数据赋能长江大保护、促进我市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第0191号)收悉。该提案由新北区主办,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海事局、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单位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常州新北区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要求,紧盯“破解化工围江、打造常州样板”这一目标,全力推动沿江地区化工企业连片腾退复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特别是在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化工园区综合管理、禁渔退捕等工作中,不断探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运用水平。
(一)积极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
根据生态环境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环办水体函〔2019〕211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新北区于2020年9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该项工作在生态环境部交办入河排污口清单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泰州等典型范例的经验,对德胜河、新孟河、澡港河等30余条河道及沟渠进行系统排查,共计对128个排污口进行了现场核查、溯源,确定排口类型,查清污水来源、性质、去向,并初步编制完成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报告》,为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及长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
同时,新北区积极规划布局,开展了沿江区域重要入江泵站、水闸及排江总管的水质在线监测建设工作,内容包含入江泵站、闸站、重点河道及排江总管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以期实现站点数据统一查询管理,及时应对突发性水环境问题,确保入江水质安全。目前共建成滨江化工园区内10套、园区外10套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及1套污染源水质自动站,提升了入江排水口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
(二)积极构建生态环境预警监控大数据平台
滨江经济开发区于2015年启动环保与安全监控预警一体化平台一期的建设工作,于2018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现已建成覆盖园区的环境及安全监控网络,集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封闭化物流管理、网格化管理、辅助决策、智慧办公、舆情监控、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平台包括10座入江河道水质在线监测、3座大气自动监控、31套厂界废气监控、7套河流水质监控、63套企业有组织排放口监控等环境质量立体监测监控网络;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含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人员在岗在位管理系统、风险分区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四大功能板块集成的“五位一体”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园区封闭管理信息化基于地理位置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入园后动态监管,为风险源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融合环境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危化品管理等多个维度的管理属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助力园区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园区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的有序融合,实现了园区应急救援与指挥的流程化、信息化和精准化,初步形成了园区智慧化管控模式。
同时,自2019年起新北区生态环境局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软件平台建设。平台建成生态环境主题库、自然资源主题库、地理信息主题库、社会经济主题库4大主题库;接入了内、外部共18个业务系统,超过500张表的多维度数据,累计接入1.77亿条数据等。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入口、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等技术手段和理念,以一张图汇聚展示各层级环境质量,并通过空间拓扑分析,建立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响应关系,利用机理模型及大数据分析双重技术手段,精准辅助环境问题处理及监察执法。
(三)积极打造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系统
2020年年底,市公安局和新北区联合建设了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系统,具备指挥调度、视频巡查、成果展示等功能。该系统共分两部分:平台部分和前端部分。前端部分由市公安局会同市水利局、海事局、长航公安等部门共同建设,现已接入公安、水利、海事普通视频监控216套,已完成56处110个智能监控点位的建设。平台部分已经建设完成,在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新北公安分局圩塘派出所分别搭建两级指挥调度中心,将长江大保护展示馆作为智慧防控系统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平台,圩塘派出所指挥调度中心作为实战应用、联动处置、合成作战的单元化运作平台。2021年1月1日,长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系统正式运行,后将系统平台与“我的常州”APP数据传输通道接通,研发具备勤务状态监测、禁捕退捕宣传、违法线索举报、法律法规查询于一体的专题功能模块并投入运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新北区将围绕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智慧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园区”等目标,不断探索推进长江生态治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的创新举措,为大数据赋能长江大保护提供常州经验、常州模式。
(一)强化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数据服务水平。积极整合公安、生态环境、水利、海事、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资源,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模式,推进信息化与环境监测核心业务的全面融合,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信息化与环境监测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面向部门业务和常规业务系统进行流程梳理,以“服务”视角重新组织业务过程;面向公众环境知情、参与、监督等需求,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数据,实现数据服务平台化,实现监测数据交换共享与业务数据、科研成果数据、舆情数据等回流沉淀反哺,打造智能高效的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持续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聚焦“绿色化工园区”和“智慧化工园区”品牌建设,确保园区管理提档出品牌。一是完善园区封闭化管理。重点完善园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园区全覆盖;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完善危化品车辆实时报警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等功能,提升园区动态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完善园区监管平台功能,结合园区实际管理需求,重点实现安全平台、雨污水排放系统监控、封闭化管理平台、移动端等子系统建设,提升平台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有效发挥大数据平台服务精准监管的核心作用。三是大数据驱动管理升级,针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在线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自动预警。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园区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应用,全面整合信息化资源,实现化工园区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打造集安全、环保、管理于一体的园区“智慧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风险、事故的预判能力。
(三)坚持开展综合分类施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持续做好排污口综合整治。强化工作组织,进一步明确排污口整治的主体责任,发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功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整治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一河一策、一口一策”开展入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二是完善禁捕退捕平台建设,优化行为分析报警、人脸识别与车辆识别抓拍等技术手段,提升平台AR探头硬件水平,建强“我的常州”报警平台和护渔队联动机制,切实发挥技防禁捕的巨大作用。三是深入整合常州市内河、沿江港口、航运、防污染、应急力量等资源,探索成立常州长江港口综合协调调度中心,推进建设以“信用+智慧”为基础的江河一体化综合协调平台,为深入实施危化品船舶管控、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支撑。
签发人:胥亚伟
经办人:陆任跃
联系电话:81591015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