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为农村普通老校发展纾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办学硬件设施
针对西夏墅中学硬件落后的问题,我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科学谋划,分两步走:一是借力初中易地新建资源,实现初高中分设。西夏墅初中易地新建项目已于2022年底完工,目前正在采购教育教学装备,预计今年秋学期开学投用,新增初中学位1200个,用于缓解老校区入学压力大、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二是加大改扩建力度,提升办学条件。2023年我区已启动西夏墅中学改扩建项目,办学规模由12轨36班改扩建为14轨42班高中,并按“省四星级高中”标准实施改扩建。该项目已列入2023年区政府投资计划,依据资金及学校实际需求分期建设,一期主要实施宿舍、食堂等生活区的改造,匡算总投资6000万。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方案深化中,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住宿条件、用餐环境和办公环境,使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相关要求,解决高中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师资管理机制
1.教育人才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修订《关于推进优秀教育人才引育的实施办法》,其中特别提出西部学校(奔牛镇、罗溪镇、西夏墅镇、孟河镇)的上述人才奖励,按标准上浮10%执行,加大了西部乡镇学校优秀教育人才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西部乡镇学校优秀教育人才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近期将做好相关经费的拨付工作。
2.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导向,提高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权重。实行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分开评审。允许乡村小学教师按照所教学科评聘职称,不受所学专业限制。适当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当地城镇同类学校标准。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并对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可不受所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3.教师培训支持向乡村教师倾斜。积极构建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和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作室一体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鼓励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长期跟踪、终身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师范院校教师与乡村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严把语言关,提升乡村教师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大送教下乡力度,推动名师名校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注重开展“走出去”培训,让更多乡村教师获得前往教育发达地区研修、跟岗学习的机会。
针对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师资紧缺情况,将在2023年的“优才计划”中给予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0名增人指标,其中高中数学1名、高中英语1名、高中物理2名、高中化学2名、高中地理2名、高中生物1名、高中信息技术1名,缓解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形,激发教师内驱力动力,推动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师资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发展。
三、促进教育生态优化
我区根据省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意见,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区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及小学毕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不得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公办初中采取户籍、居住地对口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等方式安排学生入学。对于符合优抚优待政策照顾对象子女,根据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学。区教育局对公办和民办学校的新生招生名单进行严格审核,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学籍注册和管理,促进招生工作规范实施,维护好正常的招生秩序。部分镇街道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的奖励引导作用,对小升初选择留在本地学校对口入学的优秀学生建立了奖励制度,促进教育生态的优化。初中和小学入学前,区教育局组将织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教育教学理念、校园精彩生活、学生成长故事、优质师资队伍、优秀课程教学案例、学校特色文化、先进设施设备等内容,向学区内学生、家长进行充分展示,增强家门口学校的吸引力。
四、提高经费补助标准
2019年,我区出台了《新北区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常新委办〔2019〕14号),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使乡镇学校经费投入增幅总体高于城区学校经费投入增幅。同年,出台了《关于建立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试行),每年重点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加强区域教育工作领导、健全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综合督导评估。目前,西夏墅中学经费充足,日常运转、教师培训及常规基建装备均有保障,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再次感谢你们对区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请继续关注该项建议的后续进展,为我们今后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推进我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签 发 人:陈建生
经 办 人:张华锋、巢中强
联系电话:88586813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