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常州高铁新城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高铁新城建设规划有效落实
自2020年9月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常州高铁新城建设以来,常州高铁新城紧紧围绕“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的总体定位和“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的总体目标,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机遇和“新能源之都核心区”发展机遇,始终坚持“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发展理念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充分发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和“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工作标准,全面提升常州市能级和区域竞争力。现已完成各类重点项目共计50余个,实现总投资超300亿元。常州高铁新城城市配套日渐完善、城市风貌逐步成型、人居环境日新月异、载体建设成果显著。
(二)产业承载空间有力拓展
目前,高铁新城公司和常高新集团在建科创类、产业类项目11个,总投资超12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60万平方米;2024年拟建项目3个,均为产业类项目。目前,领航大厦已竣工交付,星耀城主体结构已封顶,国际人才广场、科创水镇三期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验收;科创水镇二期、高新·奔牛智造港一期等科创、产业载体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同时,组建专班小组统筹推进龙江路西侧万亩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公司围绕的开发建设完成相应拆迁工作,龙江路以西产业园项目征迁总建筑面积58.52万㎡、1189户;截至6月3日,累积已签约644户、腾空626户;薛家、魏村片区已基本完成签约腾空工作,面积约4000亩,计划2024年内完成剩余征迁545户的签约工作。
(三)重点区域交通逐步畅通
积极推进龙江路高架北延、常州北站综合提升项目。目前,龙江路高架北延项目一期、二期已分别于2023年6月、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年内竣工交付;常州北站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已于2024年5月初在站南广场新建场6600平方米风雨连廊和南北向换乘走廊,让旅客可以“无风雨”直接进出站,全方位提升旅客出行换乘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并在出站口北侧网约车上客点优化设置了“即停即走”上客位及乘客候车区域,提升旅客出行效率;在北站西侧客运中心新增地面公共停车位218个,在进一步缓解车站周边停车位紧缺问题的同时,也提高长途汽车站利用率,并对场站导向标识系统进行了更新和统一。
(四)城市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
常州高铁新城相继建设完成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新龙实验学校、新北区图书馆、新景运动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积极打造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样板区。目前,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已在新龙实验小学基础上挂牌,2024年9月将迎来第一批学生;正在积极推进市一院高新院区、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新龙湖水上运动中心、新龙湖足球公园、棒垒球训练基地,让高铁新城文体迈上新台阶,让城市体感更具温度。高铁北站站城一体、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足网球中心、核心区地下环路、云巴云轨、高线游廊等项目将结合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及高铁新城实际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下一步计划。
(五)智慧生态城建设有序推进
常州高铁新城自规划伊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并依托新龙生态湿地公园、新龙湖公园、三江口公园等城市公园的现有基础,贯通生态绿道,形成居民休闲健身活动圈,不断放大“万亩森林、千亩湖面、十大公园”的绿色效应,打造一个低密度、生态化的城市。2023年,高铁新城核心区绿色宜居城区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以绿色建造方式为核心打造的星耀城项目成为国家级标杆项目,成功组织国家级绿色建造观摩活动,并代表高铁新城核心区获得了在常州唯二的绿建示范区。
目前,新龙湖环境综合提升项目作为新北区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列入区政府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完成后能打开城市道路界面广场,串联藻江河沿岸16km绿道体系,以环湖安全慢行体系增加连通性,使新龙湖公园成为绿道上的弹性开放空间。同时,常州高铁新城积极抢抓光伏发电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目前持有和在建的各类载体中形成具备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的稀缺屋顶资源为基础,开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资产的投融建运等工作。
(六)逐步树立对外展示形象
常州高铁新城一方面持续深化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国际创新型办公新载体形象,做好“企业服务生”,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居住、商务、休闲、社交、金融支持等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积极构建的办公生态,创立了一家品牌便利店+一家品牌咖啡馆+一个便民服务驿站的“3+N”楼宇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塑造高铁新城区域形象,建设联合展示中心,与区创新展示中心一体化运营,充分展示高新区(新北区)良好的招商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配套服务优势。同时,结合高铁新城核心区特色和市民需求,合理规划“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布局,极承接各类活动、赛事,不断扩大高铁新城影响力。
2024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开局之年,也是高铁新城五年展现新风貌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切实扛起高铁新城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攻坚重点项目落地。
一要扎实提升核心区新城风貌。年内将进一步加大高铁新城核心区城市能级提升投入力度,重点强化片区城市美学效应。加快推进常州第二工人文化宫、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建设,确保项目早出形象,打造高铁新城片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名片。
二要全面加快构建“大招商”格局。坚持招商项目化、节点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依托组织架构,不断充实科技招商队伍,强化协同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协作联动,加快构建招商中心牵头抓总、产城融合开发板块协同推进、类金融板块联动助力的“大招商”格局;优化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合作竞争制度,充分激发内部活力,调动全员招商积极性,加快形成招商合力;深化一体化服务平台,擦亮“高新城运”服务品牌,打好招商服务“组合拳”,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要加快拓展产业承载空间。紧抓“四个一万亩”产业空间发展与高铁新城核心区拓展契机,着眼新兴产业培大育强以及未来产业发展之需,打造优质产业承载平台,增强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好载体支撑;引入培育优质项目,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统筹联动,推动高新·奔牛智造港、科创水镇二期等示范项目落地,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载体空间,构建一流创新服务生态,推动高铁新城区域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签发人:孙 君
经办人:贺 娜
联系电话:85170171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