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西夏墅镇 > 内容
春日暖阳,时光静好,为进一步落实《纲要》《指南》精神,探讨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幼儿的支持力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力,引发有意义的探究和学习。2021年4月20日上午,新北区西夏墅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常州市农村幼儿园市级半日调研活动。常州市教科院庄春梅老师、张丽霞老师、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志国老师以及来自周边地区各幼儿园教师莅临观摩和指导。
篇章一:经验分享、理脉络
活动开始,西夏墅中心幼儿园刘菊芬副园长进行《进社区 享资源 乐成长》的微讲座分享,从“社区资源的梳理与筛选”和“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两个起点阐述了社区资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合“东南村”“傲梅园”“电影院”三个具体案例,对社区资源的“生活场景资源、材料物质资源、社区场所资源”的经验点进行提炼;从儿童视角出发,贴近生活环境,符合幼儿发展需要,梳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社区资源地图;拓展多样化的关键活动,尊重经验点和原有经验,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围墙外的学习”,更有时效与质效。
接着,陈敏老师带来《萌宠鸭宝诞生记》的班本化课程故事分享,从课程的缘起、孵化和收获三方面娓娓道来,在倾听中发现、发现中思考、思考中行动;在过程中对话幼儿,了解兴趣需要;源于观察、寻求可用资源,预设发展可能;对接问题,预设课程框架,推进课程发展;课程的前、中、后审议扎实行走,与幼儿共同突破孵蛋课程的困惑点与难点,给予幼儿无限探索的可能,唤醒幼儿各种感官,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真正体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
篇章二:灵动课堂、亮风采
丁慧琳老师借助绘本《永别了 袜子》,引导大班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故事画面内容,在既定的游戏情节中利用巧妙的“排除法”共同来寻找袜子,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的过程中感受“袜子”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进一步体会对朋友的依恋、不舍之情。整节活动设计巧妙、富有情趣;自然的教学状态、精准的课堂把握、多样的学法教法,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在课堂中天生的学习力和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力。
篇章三:多元区域、展灵动
老师们分组走进中1班、大2班及其他班级,近距离观摩幼儿区域游戏活动,零距离对话幼儿及教师。各班根据主题创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童趣、温馨、灵动的环境展现出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起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能。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区域中专注探索、畅玩创玩:你看,“科探天地”里,孩子们专注认真地探究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艺术天地”里,孩子们利用多样丰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贴、剪、画、折,一个个灵动的作品由此诞生;“建构天地”里,孩子们合作、设计、分工、搭建,高楼大厦、高架桥拔地而起、妙趣横生,自由、自主、创造、合作、多元的材料给与幼儿无限的可能。
教师们走进游戏现场,驻足凝视、细品深议,探讨在主题背景下游戏创设的适宜性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生发点和成长力。
篇章四:精准把脉、共指引
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志国老师提出课改是存在于真正精神上的开放,高质量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行走在过程中的;课程改革需要园所打破原有的围墙,将幼儿从园内带到户外,将周边资源盘活,带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是非常了不起的;老师日常的行动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巨大力量,共同感受教育带给彼此的温度。
常州市教科院张丽霞老师针对本次活动从三点感受进行引领,强调注重个体差异,捕捉幼儿察觉不到的力量,它是会深深感染着我们;另外张老师提出“人”是最大的资源,挖掘自身潜藏的价值和资源,把兴趣跟职业完美融合,与幼儿的对话方式更具艺术、流畅和多元化,在资源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无问西东、一路前行,不断追求教育的本源,成就更好的教育。
常州市教科院庄春梅老师肯定了西夏墅中心幼儿园是贴近幼儿生活建立课程,陪伴、支持幼儿全参与课程活动,时时追问:幼儿在哪里?课程在哪里?明确了我们要学会“发现”,伴随幼儿的学习历程是自然而然进行的;进一步强调“应大力挖掘和发挥自然角的探究功能”“社区资源进行分类、应把自然教育放大至第一位”“集体教学活动应跳出教材,让幼儿参与,且具有游戏性和互动性”三大建议,助推课程资源建设优质发展。
本次活动聚焦课程资源建设、回到实践场所观摩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及区域游戏,聆听专家们的点评和引领。西夏墅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会带着这份期许,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勇于搭建互动的平台,关注阶段问题和需求,实现自我多元成长,助推幼儿获得多面发展,让每个人心中的幼教梦向阳而开,共同奔赴教育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