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薛家镇 > 内容
我的外婆如今已年逾八旬,虽然背影有些佝偻,仍精神矍铄,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外婆退休前是一名语文教师,先后在镇江、常州等地执教。几十年的执教生涯,粉笔早已将她的鬓发染白,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在她眉间留下了深深的川字纹。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读书成为她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
外婆读书并不拘泥于某一类型。退休前,她喜欢看季羡林、梁衡等文学大家的散文。听妈妈回忆,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可谓一书难求,外婆会在闲暇时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觅书,如果能找到一本心仪的书便如获至宝,开心好一阵子。她看的许多文章都被节选入语文课本,通过读书既能提升心境,又能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可谓一举两得。
退休之后,外婆就偏爱读小说了。古今中外,从历史到现代,从武侠到推理,从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到陆天明的系列反腐官场小说,从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到阿加莎·克莉丝蒂的推理神作集,她都爱不释手,看得津津有味。她笑言,虽然生活繁忙,不能亲自走遍千山万水,但通过读书却能看尽人世间千姿百态,读完一本书就有了一次新的人生体验。
儿时的记忆虽已有些模糊,我却清晰地记得某个时刻:每当外婆忙完手中的家务活,洗手,拭干,泡上一杯热茶,对着眼镜片哈一口气再用绒布擦干净,最后郑重地戴上眼镜。我就知道,她又要开始看书了,用现在的流行语,这大概就是她准备阅读的“仪式感”吧。
外婆不仅自己爱读书,也喜欢给我买书,鼓励我多看书。外婆常对我说:“开卷有益。”从记事起,她每年送我的生日礼物都是各种书籍的精装本,四大名著绘本、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些书都成为我儿时的好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长大。
上小学的时候,外婆送了我一本《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周恩来在东北求学时,为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每天早起跑步锻炼,风雨无阻坚持了三年。那时的我特别害怕体育课的长跑项目,但周总理跑步的故事让我备受鼓舞,每当长跑坚持不住时,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咬咬牙,调整呼吸,迈大步伐,撑过最难受的“极点”,反倒有了体能充足的感觉,坚持到终点甚至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长跑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磨炼意志,拥有坚强的品格,这是书本告诉我的道理,而我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印证,这就是外婆所说的“开卷有益”吧。
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智能手机里的微博、短视频虽然更符合快节奏生活下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却没有偷走我静心读书的时光。每当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我都会放下手机,像当年的外婆一样,泡上一杯茶,拿出一本书,陪着他一起学习,做好榜样,把爱读书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
这两年,外婆住进了养老院,她说那里起居饮食都有人照料,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看书。每次我和爸爸去探望外婆,看到我又带了从图书馆借的书,她都会特别开心,说自己的“精神食粮”又到了。养老院附近的秋白书苑已经落成,我时常带着外婆和孩子,去书苑慢慢耕读,让书香养心,让书香润家,让全家共享阅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