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组织部 > 内容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红新北耀 美新善治”行动计划,坚持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形成了一批可视可感、可追可及的基层治理创新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用心绘就“老”焕“新”最美微笑曲线
龙虎塘街道盘龙社区
一、背景
盘龙社区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由原龙虎塘村、仙龙山村、东社村、龙渔村四个村合并而成,北至新竹路,南临高速公路,西靠通江中路,东接常澄路,辖区面积5.77平方公里,下辖盘龙苑东区、盘龙苑西区等5个安置房老小区,三江花园、三江雅园等4个商品房新小区及1个城中村。现有常住户数7291户,常住人口1.7万人,有党员199名。社区下辖的盘龙苑西区建成年代长、安置房多,楼道线路杂乱、消防设施破损、飞线充电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小区路面坑洼、管道老化、设施缺少等情况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社区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以老小区改造工程为切入点,通过解锁“微笑密码”,集聚“微笑力量”,涵养“微笑文化”,打通由“整治”到“善治”,再到“自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途径,用心绘就老旧小区改造最美微笑曲线,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优胜单位、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节水型社区、江苏省省级创业型社区、常州市“五星”级社区党组织、常州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阵地、常州市平安法治和谐示范点、常州市“全科社工”服务示范窗口、常州市“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听民意解锁基层善治“微笑密码”
在老小区改造项目中坚持民意为先,充分把握人民需求、高度尊重人民愿望,力求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造”出生活好品质。一是组织体系建起来。将临时党支部建立在老小区改造一线,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形成社区党总支统筹、网格党支部主抓、微网格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全程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体系。同步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共同制定三方联席会议、问题处置、民主决策、监督管理等4项制度,共计召开支部会议31次、居民代表座谈会9次。二是队伍力量沉下去。坚持“重心沉下去,民情收上来;细心放下去,责任挑上来;身心投下去,效果跟上来”的“三下三上”社情民意收集法,按照“群众参与、广泛征询、合情择优”的原则,组织社区干部、在职党员、网格员等群体入户走访宣传政策,耐心解答百姓疑虑,在三轮意向调查和意见征集中,共计搜集小区容貌较差、设施配套不全等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235条。三是社情民意摸上来。将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合并同类、归纳整理,组织召开老小区改造征求意见分析会,对于群众反映的合理意见,研究确定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大类47项改造内容,为制定改造计划和工程方案提供了现实支撑和科学依据;对于不合理意见,联合设计单位进行解释说明,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二)解民忧集聚多元善治“微笑力量”
积极探索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子,用多元善治的“微笑力量”助力老小区改造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是发掘“关键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群体“政治强、觉悟高、党性好”的政治优势和“懂政策、经验足、有威望”的能力优势,打造了一支以“金牌调解员”李耀祥同志为骨干的“红色老娘舅”调解队伍,化解施工扰民、扬尘污染、墙体损坏等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保障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二是共议“关键事”。依托“龙韵圆桌19:00议事厅”“微笑议事亭”“一亭一厅”协商议事平台,深入实施“365协商议事”工作法,围绕停车位增设、充电桩安装、屋顶漏水等居民普遍关心的大事,召集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居民骨干等进行共同商议12次,通过意向共同提、项目共同定、难题共同解、效果共同评等流程,梳理改进工程项目38项,营造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的良好氛围。三是把准“关键时”。 针对小区网络线、广电线等杂乱交错的这一迟迟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社区抢抓老小区改造契机,协调多方资源,召集街道建设办、网络运营商等单位走进项目现场,详细商讨整治方案,共完成新建地下管道3.3公里,铺设光缆43.2公里,新设分纤箱83套,推动74个单元楼道的各种网线全部清理干净,破损墙面完成修复,“三网融合”改造项目全面落地。
(三)固民本涵养长效善治“微笑文化”
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一是引入国企物业提升居民获得感。发挥国企与政府有效协同的优势,引入龙城国控集团旗下龙荟物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将“红色基因”注入物业管理第一线,围绕“打造五心管家,营造五星服务”核心理念,实施“一轴二联三转变”的红色物业工作法,帮助居民解决零星维修、停车难等问题640余个。二是用好自治骨干提升居民参与感。从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挖掘自治“能人”52名,充分发挥老熟人、邻里亲优势作用,切实解决小区里的楼道自治、飞线充电等“小问题”220余个,最大限度激发辖区居民投身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强化区域共建提升居民幸福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搭把手”志愿服务队为载体,推动片区党建促进会成员单位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270人进小区,构建“党总支为核心、网格党支部组织、网格员牵头、服务队行动”的四位一体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联合开展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等各类志愿服务3200多人次。
三、经验启示
(一)夯实党建引领轴心。老小区改造在意见征求、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工作机制,尤其是“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党组织引领、党建工作指导贯穿到社区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建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问题反馈的协调工作流程,协商解决设计、建设和后续管理过程中各类问题,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构建起“阵地联用、治理联动、服务联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能力精细化、精准化凝聚起强大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
(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始终坚持“减负”和“增效”双向发力,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下网格、亮身份、办实事,减少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上的“重心”,让党员投入到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中,开展居民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行动,引领一批老党员带头参与“老大难”问题改造,在关键时刻作出示范,争做老旧小区改造的“先锋服务员”,实现过往由社区主导的党员“被动式”参与到“主动式”能动转变,从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聚焦群众参与主线。老小区改造最大难题是如何让改造措施最大化贴近居民需求。前期的意见征集中,社区既要让居民提前介入、反映需求,又要主动作为,通过开展意见征集专题培训和改造方案洽谈“点单”,吸纳群众作为设计方案征询员、质量安全监督员,确保群众有意愿、有动力参与到改造方案的设计中,改造设计方案确定后,第一时间张贴公示,围绕最大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实施改造,真正做到“老小区改不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实现老小区改造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