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热点问题 > 内容
为庆祝妇女节,丰富学员们的生活,龙虎塘街道德康驿站于3月7日下午在残疾人之家举办了“匠心传古韵 漆光绽异彩”螺钿工艺体验活动,大家在感受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
问:龙虎塘街道德康驿站举办本次活动的背景和核心目的是什么?
答: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龙虎塘街道德康驿站秉承“助残扶弱、文化赋能”的服务理念,特别策划了这场“匠心传古韵 漆光绽异彩”主题文化活动。活动选址于辖区残疾人之家,旨在通过三大核心维度实现社会价值:其一,以节庆为契机营造温馨节日氛围,让特殊群体切实感受社会关爱;其二,以国家级非遗螺钿工艺为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促进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其三,通过创意手作实践帮助残障学员实现“三个提升”——审美素养提升、精细动作能力提升、自我价值认知提升。据驿站负责人透露,本次活动特别选择具有千年历史的螺钿工艺,正是看中其“化平凡为神奇”的特质,让学员在贝壳镶嵌过程中感受残缺与完整的哲学对话。
问:本次活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答:活动采用“立体教学模式”,由同心圆社工蒋老师领衔设计。首环节设置“时光长廊”理论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螺钿工艺的千年演变:从安阳殷墟出土的蚌器残片,到唐代金银平脱漆背八角镜,再到明清家具上的百宝嵌工艺,配合实物标本传阅,让学员建立直观认知。实践环节,老师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参与者,从贝壳的挑选、剪裁,到如何巧妙地粘贴在准备好的器物模型上,一步步引导大家完成自己的作品。参与者们全神贯注,有的仔细比对贝壳的形状,力求达到最佳的拼接效果;有的则在色彩搭配上独具匠心,将不同颜色的贝壳组合出富有创意的图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个个融合了现代创意与传统工艺的螺钿作品逐渐成型,有精美的发簪、小巧的发夹等等。
问:活动现场学员的学习感受和反馈如何?
答:活动中,学员们始于好奇,终于实践,积极参与到螺钿制作过程中,其中一名学员表示:“这次活动太棒了!以前只是听说过螺钿工艺,没想到能亲手体验制作。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度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
问:螺钿工艺教学对特殊群体康复有何独特价值?
答:螺钿制作是极佳的OT(作业治疗)载体。从医学角度分析,选贝环节的颜色辨识刺激视觉中枢发育;贝片分拣锻炼指尖捏握力,改善精细动作控制;拼贴构图激活空间认知脑区;集体创作中的交流互动则促进社交能力重建。同时,螺钿作品完成后的正向心理反馈对康复具有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
问:未来在传统文化赋能特殊群体方面有何长远规划?
答:传统工艺体验活动,不仅为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个自我疗愈、正向激励的平台,更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龙虎塘街道德康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争取能成为他们的特色产品之一,帮助她们实现个人价值,让传统工艺真正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