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热点问题 > 内容
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升青年干部基层治理能力,2025年11月11日,龙虎塘街道组织塘Xin领航全体青年干部赴孟河镇南兰陵村,开展“同走和美乡村共富路”专题研学活动,实地感受“千万工程”成果与城乡融合发展实效。
问:为什么龙虎塘街道“塘Xin领航”青年干部研学,偏偏选在孟河镇南兰陵村?
答:南兰陵村是基层干部研学的“优质样本库”,核心优势在于其打造的“同走和美乡村共富路”党员教育现场路线,完美契合青年干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需求。这里既有千年文脉的厚度——“香邑七景”不是零散景点,而是串联起1700年罗妃古酱酿造智慧、六百年西尧古井清泉传奇、兰陵古酒帝王典故、饮马古池齐高帝练兵遗存的“活历史”,能让干部直观感受“文化赋能乡村”的底层逻辑;又有红色基因的温度,从七路古桥的《天花庄里的枪声》烽火记忆,到明园古竹的竹廉文化与红色故事,再到《青年楷模恽代英》现场微党课,都是基层党建与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有共富实践的力度,村子清晰展现了“历史文化+旅游研学+产业增收”的转化路径,比如依托孟河医派打造草药辨识体验区、靠“新农人”盘活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刚好能让青年干部对标“千万工程”成果,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操方向,这样“历史+红色+共富”三位一体的研学场景,是其他地方难以替代的。
问:这场沉浸式研学“亮点扎堆”,哪些环节让青年干部印象最深刻?
答:三大类环节牢牢抓住了干部们的注意力,每一个都兼具“体验感”与“获得感”。第一类是“千年文脉沉浸式打卡”,沿着“香邑七景”游线走,干部们不是简单看景,而是听着罗妃古酱的古法传承故事、西尧古井的民生记忆,触摸古村从历史走到现在的发展脉络,比如在饮马古池边,大家会讨论“如何把社区里的老场所也变成‘有故事的空间’”;第二类是“红色教育可感可触”,在七路古桥听当地老人讲《天花庄里的枪声》,仿佛穿越到烽火岁月,明园古竹下聊竹廉文化时,干部们会主动联想“社区廉政宣传怎么像竹文化这样接地气”,尤其是《青年楷模恽代英》微党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讲精神传承,让红色教育不空洞;第三类是“‘五个一’互动破圈”,诵读习语经典时大家结合社区工作谈感悟,观看党课视频后分组讨论“如何借鉴南兰陵村经验”,聆听红色宣讲时记录可复用的宣传方法,重温入党誓词强化使命担当,再加上孟医古方草药辨识的实操体验,彻底打破“坐在会议室学”的传统模式,让学习过程既有“热血感”又有“干货感”。
问:青年干部从研学中挖到哪些“基层治理干货”,能直接用在工作里?
答:这次研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找方法、学经验”的目标,干部们挖到的“干货”都能对接社区治理实际。首先是“资源盘活方法论”,南兰陵村把“千年古村”这个看似“老旧”的资源,变成研学旅游、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干部们由此联想到自己负责的社区资源并参考“香邑七景”的叙事逻辑,打造社区特色文化路线;其次是“产业融合新思路”,看到南兰陵村靠孟河医派草药体验、古酱文创带动村民增收,干部们讨论起“社区+乡村”的联动,比如推动社区便利店上架南兰陵村特色农产品,或组织社区居民来村研学,实现“城乡资源互通”;最后是“跨部门协同模板”,研学过程中不同岗位的青年干部组队交流,发现有的社区擅长文化活动策划,有的擅长民生服务落地,刚好能借鉴南兰陵村“多环节联动”的经验,回去后推进跨部门合作,让治理效率更高。
问:这场研学不只是“走一趟”,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这场研学是打通“乡村经验到社区实践再到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对青年干部来说,它打破了“城乡治理割裂看”的思维定式——以前不少干部觉得“乡村振兴是乡村的事,社区治理是社区的事”,但在南兰陵村看到“文化赋能”“资源盘活”的方法后,意识到城乡治理底层逻辑是相通,乡村的“红色教育模式”能优化社区的“党建活动”;对城乡资源来说,它搭建了“双向流动的桥梁”,干部们在研学中主动对接南兰陵村的研学基地、特色产业,计划后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企业代表来村体验,同时把社区的民生服务经验分享给村里,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对基层治理长远发展来说,它注入了“青年动能”——“塘Xin领航”青年干部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这次研学让他们把“共富共美”的理念从“知道”变成“认同”,把南兰陵村的经验从“看到”变成“会用”,回去后会带着这些思考推进社区工作,最终推动城乡在文化、产业、服务上深度融合,让“千万工程”的成果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
问:研学结束后,青年干部将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把学到的经验落地?
答:研学的 “后半篇文章”重点在“转化落地”,干部们已明确三大行动方向。一是分组梳理成果,以组为单位提炼助力乡村发展的改进建议,聚焦 “社区资源盘活”“跨部门协同”“文化活动创新” 等核心议题,形成可操作的方案;二是试点推进项目,干部牵头对接社区实际需求,挖掘、打造社区特色打卡点,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亲子研学活动;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跨部门交流分享南兰陵村的治理经验,定期开展 “研学成果分享会”,把单次研学的收获转化为常态化的工作思路,让研学学到的方法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