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滨开区 > 内容
充电聚动能,补钙促成长。又到一年一度的基层党员“冬令进补”时,随着冬训动员会的召开,滨开区冬训工作正式启幕。为了让冬训活动有实效,滨开区力求以“丰富冬训形式、创新工作举措”寻找更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党员思想、贴近群众需求的工作着力点,1月26日,一场党员冬训和传统文化的“邂逅”在长江大保护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发生。
火针刺绣,无为字困
千年贡画,在火与木的滚烫交织下延续传承
常州烙画,于2016年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用指尖下的时光守护着民族的根与魂。常州烙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鹤鸣受邀来到活动现场,就每一幅现场展出的烙画作品进行介绍,并结合自身在烙画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上的感悟和心得进行分享。
汪鹤鸣作为一名80年代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创作的第一幅烙画作品就是马克思的肖像,六十年间,汪老将历史元素、红色元素、创新元素融入到烙画这一非遗文化创作中,他的作品是艺术的传递,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更是初心的坚守。
肩担责任,心系传承。汪老已至耄耋,却初心不改,他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奋斗经历,解析了作品内涵,给在座的后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文化课。汪老以一甲子的时光醉心艺术钻研,充分践行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将烙画创新出彩到“烙彩画”,并把这一传统文化带入到教育领域进行推广和普及,他认为,弘扬非遗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对厚植文化自信、培育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有着积极的宣教作用。
冬日暖阳下的滨江“菁”力量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滨开区以“菁航行动”编织青年干部的成长摇篮,让实干者有学习干事的平台、有发挥展示的舞台,本次活动中,来自滨开区各局办、国有企业的青年党员代表们有感于传统文化的坚持传承与创新发扬,围坐在大保护多功能学习室内,结合基层党员冬训、自身岗位工作等各抒己见。
红色接班人这样说
当天,来自滨江中学的十余位学子,在滨江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孙晴晴的带领下,也参与了活动。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有的是白鳍豚护江志愿队的队员,有的是滨开区“菁航宣讲队”大手牵小手培育出的小小宣讲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陈果自加入滨开区“红苗讲解队”以来,已经累计宣讲了数十次,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已经是她颇为熟悉的宣讲阵地:“汪鹤鸣老先生在烙画艺术上的坚持,让我懂得了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我会一如既往做好长江大保护和渡江精神的小小宣讲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滨开区的红色历史和绿色未来!”
获评“长江大保护”项目优秀志愿者的张欣怡表示,寒假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烙画有过去有未来,滚烫的火下是炽热的心,传承下的发展让我懂得了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本次活动用传统文化助力党员冬训,同时联动辖区内学校的寒假德育实践一同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党员冬训的活动形式,为党员冬训活动增彩添亮。接下来,滨开区将进一步挖掘冬训课堂载体,推出更多面向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服务菜单”“活动策划”,融合多方资源为党员干部“培根铸魂”“强身健体”,以多重协奏持续唱响滨江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