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滨开区 > 内容
为全面提升防汛应急能力,保障录安洲行洪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月17日上午,在市、区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指导下,滨开区组织交警、供电、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社会救援力量等多家部门和单位在录安洲开展了行洪区人员撤退应急演练。此次演练模拟汛期长江水位超警戒线、紧急启用行洪区的情景,重点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及多部门协同响应能力。
演练以“贴近实战、突出联动”为原则,模拟长江魏村闸站潮位达7.53m且继续上涨,新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录安洲行洪区运用预案橙色预警为背景,录安洲联检大楼内40名工作人员进行转移撤退科目演练。
随着警报声响起,接到紧急撤离指令后,录安洲联检大楼内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员撤离。待人员指定场地集合完毕后,现场指挥对照人员登记表,清点人数,确保所有人员登车后,车辆有序驶离联检大楼。
新北区交警大队春江中队对撤离路线进行了交通管控,确保撤离车辆的绿波通行。
新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朱笑侃对此次演练的组织管理、执行过程、人员表现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建议:此次演练验证了预案的科学性,但也暴露出部分环节衔接不畅的问题。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系统性优化预案,通过问题溯源推动预案优化和日常管理改进,最终实现“练为战,不为看”的目标。
今年以来,滨开区根据上级要求修编《2025年录安洲行洪区运用预案》,结合岛内新情况调整预案设计、协调机制、资源配置方案,同时要求录安洲驻岛企业、单位强化主体责任,更新自身预案,纳入公众培训、应急演练等内容。
4月7日,《2025年录安洲行洪区运用预案》在江苏省蓄滞洪区(含行洪区、滞涝圩)预案审查会议上,通过了专家审查。
录安洲作为一个长江江心岛,历史上经历了从自然沙洲到现代化港区与生态绿洲的转变。它的前身是魏村江心洲村,早期为长江冲积形成的沙洲,20世纪30年代扬中、泰兴等地移民前往沙洲围圩造田,居民以捕鱼和农业为生,主要经过一洲(鼎兴洲)二沙(下坤沙、寿南沙)五圩(新生圩、跃进圩、红旗圩、朝阳圩、新四圩)的围垦筑堤而成。录安洲虽为江中小岛,位置却异常重要,对稳定河势导控水流起龙头控制作用,是长江控制节点之一,也是常州长江防汛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