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滨开区 > 内容
2025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全国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四季岁时记,今朝风日好。漫步长江岸,一幅生态与产业共荣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蝶变 擦亮园区发展“底色”
曾几何时,长江常州段岸线旁密布84家化工企业,是江苏“化工围江”最严重的区域。2019年常州“1号文件”鸣响“长江大保护”集结号,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累计投入超100亿元,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全部腾退沿江一公里内危化企业,重新布局现代化产业链。
近年来,滨开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布局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着眼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零碳园区、无废园区,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2024年,滨开区累计拥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省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绿色工厂26家、市近零碳工厂1家。
智慧监管织密生态防线 助益实干担当“亮色”
作为全市最大的化工园区,滨开区始终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近年来,滨开区深化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立体化监测网络,完善污染溯源快速响应机制,用“科技之光”照亮治污攻坚“最后一公里”,筑牢生态屏障。
在滨江国际企业港内,环境智慧化管理平台如同一个“智慧大管家”24小时不间断为区域生态安全保驾护航,让滨开区有力掌握“系统家底”和“数据家底”。目前,平台接入辖区内57家企业,整合195台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279个VOCs监控设备、24个高空瞭望设备、16个水环境风险预警监测,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集中监控监测全域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实时状况,有力提升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园区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Ⅴ类以上,部分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VOCs站点日均浓度和日峰浓度连续4年双降20%,“清新365”环保品牌成效显著。
多元共治汇聚全民合力 绘就生态文明“成色”
公众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切身感受。
近年来,滨开区健全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引导园区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参与。在这里,光大常高新等多家企业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宏川石化等多家企业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展示馆,让区域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企业发展血脉,并在开放的教育性、趣味性中得以传播。
在“我为长江出份力”志愿服务品牌号召下,滨开区相继开展了“长江大保护开放日”“‘政企同心 益企同行’长江大保护环岛公益行活动”“‘庆百年华诞 寻长江文化 向幸福出发’绿色健步行”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培育壮大了“春江护渔队”“菁航宣讲队”“红苗宣讲队”等志愿服务队伍,“携手共植初心林 爱家护江我先行”“红苗”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新北区志愿服务金、银奖荣誉。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春江八景”串珠成线,“常小豚”跃然其中,守护25.8km长江岸线。
古代诗人笔下的江河盛景,正成为长江常州段可感可亲的美好。
绿动滨江,向新而行。常州滨开区,正奋力探索工业与生态相融合互促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径,真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