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基层动态 > 滨开区 > 内容
11月15日,“向新图强观江海——全国广电融媒高质量发展看江苏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常州滨开区,探索这里的创新硬实力,如何跑出发展“加速度”。
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常州滨开区的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这里主要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建设国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项目,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孵化高水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企业,推动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创新实验室里,一个像胶囊间般的高压氧舱分外吸引眼球!空装复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技术总监孟润生向大家介绍,这台高压氧舱体积小,采用了轻量化的碳纤维材料,重量比钢制氧舱轻75%。实现全压力覆盖,拥有医用高压舱(2.0- 3.0ATA)与高微压舱(1.5- 1.9ATA)双产品线,支持单人、双人、四人模式切换,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采用安全冗余设计,是全球首个通过10万次疲劳测试(3.0ATA压力)的复合材料氧舱,远超行业平均的5万次,静载测试达5.0ATA,具备2倍安全系数,保障用户使用安全。同时,绿色可再生的环氧树脂和抗静电的导电材料,也让它具备了环保、高效、舒适等多个优点。未来不仅能扎根高原服务高反人群,还可以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慢病患者及康复期患者提供便捷的氧疗服务!甚至,还能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送货到家!
在碳纤维展厅内,创新硬实力更是经由一个个展品拉满。驻足一架飞机模型前,航空声学材料结构设计与开发项目技术总监刘林向大家介绍,飞机在低空起降过程中,机舱内外都会产生强烈的噪声。而创新中心研发的一款基于铝合金、碳纤维的材料,不仅绿色经济,还可以直接让飞机噪音降低十几分贝,把科技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惊喜!
据了解,创新中心聚焦于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结构、关键装备、清洁能源、“双碳”与可持续发展等事关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重点攻克先进碳纤维、高性能与多功能复合材料、装备轻量化、异质材料连接、全寿命周期评价与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解决我国现阶段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撑区域和国家的安全装备自主保障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硬核技术突破、多元场景应用与强劲产业带动,正是常州滨开区集聚创新动能、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而这片热土也将继续以此为抓手,在产城融合与能级跃升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绘就更多创新梦想落地生根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