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0年新北区质量振兴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公司、直属单位: 《2010年新北区质量振兴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2010年新北区质量振兴工作实施意见
为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提升我区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全区综合竞争实力,现就2010年全区质量振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名牌、技术标准和以质取胜战略,推进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二、主要目标 (一)产品质量目标 1.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国名牌、江苏名牌产品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培训率达90%。2-3家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1-2家企业争创江苏省质量奖和常州市质量奖。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工作,争取50%以上省级名牌企业开展质量信用评价。 2.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确保不发生食品等重要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92%,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90%,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100%。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新创江苏名牌产品3只、常州市名牌5只;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2只、市知名商标8只。 4.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组织申报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试点1家、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1家,年内完成40只产品采标验收。全年申请专利2000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 5.强化计量基础建设。全年完成“计量确认”企业10家,新增2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达到使用“C”标志,全区集贸市场、村卫生室和计生服务站在用计量器具100%接受免费检定,推进集贸市场、眼镜店、医院等单位创建计量示范单位。 6.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抓好“省级无花果标准化示范区”长效建设,集中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争创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只、绿色食品2只。 (二)工程质量目标 不发生重特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江苏省“杨子杯”优质工程奖和常州市“金龙杯”优质工程奖。 (三)服务质量目标 在交通、商业、旅游、医疗卫生以及物流、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和领域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引导服务质量逐步向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年内申报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1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市级物流示范基地2家。 (四)环境质量目标 全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总量控制范围内,完成年度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71吨、二氧化硫削减任务398吨;推进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年内建设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确保3个小康断面水质达到相应考核指标要求。重点实施省运会比赛场馆、宾馆、城市窗口地段、主要道路沿线的大气污染点源治理,同步实施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省运会比赛有影响的21家企业废气整治,提升大气质量。 (五)安全生产目标 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万台设备事故率、死亡率不超过0.45;新增特种设备依法注册登记率达到100%;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告知率达到100%;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督查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完成率达到100%;重点监控设备现场监察率、注册登记率、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把质量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强化责任,切实把质量振兴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大力宣传报道质量振兴的重大活动和先进典型,重点展示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及成效,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区政府将对质量振兴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道、园区和相关职能部门目标考核管理,并向全区通报。 2.以调高调优为方向,充分发挥品牌战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紧紧围绕全区五大产业,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导向,突出自主创新,进一步细化各级品牌中长期滚动培育规划和当年申报计划。围绕品牌的培育、提升、经营和保护,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主体”的品牌创建机制,区质监、经发、科技、工商等部门要为企业创牌提供全程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赶超和质量攻关活动,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争创各级质量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打造“服务标准化推进”最优,有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突出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创新创优为动力,技术标准为纽带,探索实现“技术、专利、标准、产业”良性大循环。大力发展物流、工业设计、中介咨询、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放大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产生的聚变裂变效应,全办提高服务业比重。放大创意产业、旅游业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辐射带动效应,推进重点市场、物流园区、社区的服务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全区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 4.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对影响全区质量整体水平的产品、行业和区域,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整治力度,依法实施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机制。要严格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保健食品的集中整顿工作,通过整治一个品种,规范一批企业,净化一片市场,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确保省运会的食品安全,力争全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要严格执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标准》,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对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实行差别化质量巡查监督,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到位。要开展以江边化工区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对相关企业实施“搬、提、整、关、管”分类整治,全力实现“一年达国标、三年贴民标”的目标。要继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5.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区质监、工商、卫生、食药、城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完善打假联动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增强打假工作整体合力。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事关安全健康、涉及强制性标准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对苗头性、倾向性制假售假活动,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附件1.2010年区质量振兴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2.2010年各镇、街道、园区办质量振兴工作考核评分细则 3.2010年区相关职能部门质量振兴工作考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