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国家高新区加快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2013年6月4日
常州国家高新区加快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
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根据《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13〕1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扣党工委、管委会确立的“12345”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强区为导向,以规模骨干、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投入扩张和资产联合重组为抓手,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扶优扶强,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骨干工业企业,实现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培育对象 需符合下列条件: 1.在高新区登记注册并在本区依法经营纳税、依法规范用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 2.上年度工业投入超亿元或新引进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并于2015年前竣工投产企业(项目); 3.企业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和单位能耗要求; 4.企业未发生重大违纪违法行为,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群体性事件,无严重失信记录。 三、培育目标 到2015年,全区力争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45家,其中10~30亿元25家、30~50亿元9家、50~100亿元6家、超百亿5家左右。力争培育超亿元工业企业(集团)400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占全区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75%。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项目服务和环境营造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规模骨干、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充分调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积极性。 (三)坚持分级培育。根据规模骨干企业培育工作目标和重点,实行区、镇(街道)分级培育。区级层面主要负责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培育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四)坚持协调发展。一手抓超亿元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手抓“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形成以规模骨干工业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纽带的企业集群和配套合作的企业群体,推动大中小微企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重点工作 (一)实施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有效投入工程,确保江苏紫龙药业制药项目、朗盛三元乙丙橡胶及配套工程项目、新誉集团无人机项目等“510”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星宇LED车灯及配套、富德能源甲醇制烯烃项目、航空产业园通用航空项目等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支持鼓励培育企业围绕产业高端加大产业链升级项目储备和实施,引导、推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先推荐培育企业申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财政资金资助项目,指导和服务企业用足用好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税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建立培育企业重点项目联合督办制度,协调投资要素,集聚政策支持,加强跟踪服务,促进竣工达产。 (二)推进并购重组。以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为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鼓励支持新阳公司、星宇车灯等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境)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培育托利多、康辉医疗等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鼓励华威亚克、千红制药等单体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整合中小企业资源,实现集团化发展。支持天合光能、常茂生化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品牌营销网络,建立海外供应和销售基地、境外加工生产基地、研发基地等,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三)扩大产业合作。坚持引进外资与内资并举的方针,加强国际、国内产业合作,重点在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延伸、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合资合作。鼓励天山重工、宏发纵横、考普乐等企业与央企、上市公司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实现借力发展,互利共赢。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培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投资、贸易、劳务合作等,支持天合光能等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提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企业集团。 (四)加快自主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培育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培育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培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天合光能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威亚克、太平通讯等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载体建设。组织培育企业在关系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新产品。 (五)推进企业上市。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的工作机制,强基础、扶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按照“争取上市一批、努力培育一批、着力改制一批”的思路,构建拟上市企业资源后备库,优先将常蒸蒸发器、澳弘电子等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我区上市培育计划,加快华科树脂、联力科技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指导三恒科技、特瑞斯股份等企业做好上市报会准备工作,形成企业上市梯次格局。 (六)促进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做好光洋轴承、方圆制药等企业的两化融合智慧企业培育工作,鼓励培育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管理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资源管理(CRM)等先进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优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培育企业中率先开展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引导企业构建信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七)提升品牌质量。引导培育企业强化名牌意识,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大力支持天合光能、华润包装、新日化学等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鼓励特瑞斯能源装备、常州钢构建设等企业创建省名牌产品。引导培育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活动,打造高新区品牌形象,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鼓励培育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认证和宣传推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培育太平洋电力、天马集团等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八)推动管理创新。支持培育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推动培育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增强战略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九)加强人才支撑。加强对企业家和专业人才在理念、知识、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队伍。在培育企业中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一线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培育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鼓励天合光能、方圆制药等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博士后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规模骨干工业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提出培育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发局,对纳入培育范围的规模骨干工业企业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每年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增补,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淘汰,并取消享受相应支持政策的资格。 (二)完善工作机制。培育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需要办理各种审批、备案、核准手续的,由企业(项目)提出申请,向区相关部门直接申报,所在地政府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向市、省和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支持的,由区对口部门作为责任单位,提供全过程服务。对重大事项可由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指定相关部门实行代办。 (三)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并出台《关于支持加快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重点在要素保障、兼并重组、有效投入、企业上市、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对培育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严禁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附加各种额外的强制性收费服务。对各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及省、市、区统一安排的专项检查外,区有关部门对列入培育范围企业的各种检查、评比、培训,须经该部门分管领导同意并报区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附件:1.重点培育超10亿元以上规模骨干工业企业名单 2.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名单 3.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重点工作目标分解表(2013~2015年) 4.重点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重大项目表